最近开车的时候一直在听笑来老师的声音,其中有一期《如何认知、选择、培养正确的刚需》反反复复听了好几遍,真的有一种一击击中要害“”的酸爽。
笑来老师最后的“思考与练习”环节问的问题“看看你自己的经历,那个最令你难过的错误选择发生在什么时候?后来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我试着回答这个问题,似乎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或者是学生时代,或者是刚开始参加工作的那会,又或者是2011年和2012年,更或者是去年……
所有的这一切造成的后果就是:反反复复又回到原点,如此恶性循环,好像有一句话特别适合“没有在深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我痛哭过,不但在深夜痛哭也在白天痛哭过,所以我足以谈人生(如此牵强附会也只有我了)。
笑来老师说,“所谓的‘现状’,本质上来看,无非是‘过往的积累’。”
你认同吗?
我相当地认同。
我十万分地认同。
单从写文章来说,我就是没有那么多的“过往的积累”,才导致我时断时续地写,不能持之以恒,没有输入哪来输出啊?那天看到娜些年华说她一年输入300万字才输出了40万字,这个数字比例,我就知道答案了。
所以,看到别人写了多少多少万字,看到别人公众号写得风生水起,看到别人出口成章、唐诗宋词信手拈来,我就知道自己写的东西为什么难登大雅之堂了。万事万物都是因果关系,所以那就“因”上努力,静待结“果”吧!
笑来老师还说“短视的人,无论做什么都想马上生效,甚至,马上生效对他们来讲都是绝对的刚需,如果不能马上生效,甚至,哪怕是感觉不能马上生效,他们就会立刻放弃。”各位看看,是不是可以“对号入座”?
其实对现状不满,就肯定是过往的积累不够而已。因为目光短浅的根源,总是一样的:“急切地想要改变现状。”那么如何改变呢?
笑来老师的回答是“任何学习、改变、进步,都是有个过程的,在早期的时候步履蹒跚、跌跌撞撞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持续刻意练习,就一定会有进步与变化,最终都会好起来的。”
忘了是在哪里看到这样一句话“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改变就蛰伏在每天的日常里。”这应该和笑来老师的答案比较接近吧。
曾经看过一本书名为《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书,也记得杨澜老师说过“你可以不成功,但你不可以不成长!”那么笑来老师又是如何定义“成功与成长”的关系呢?
“成功只不过是某一时刻的状态;成长才更重要,成长才是真正的刚需。”
那么什么又是成长的刚需呢?
(是不是有点像绕口令……)
耐心是一切成长的刚需。
不信,你试试看!践行才是硬道理!
最后用笑来老师的一句话来结尾“没有耐心的人什么都干不成。怕麻烦的人会麻烦一辈子。”
记住,成长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