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两个很有意思的规律,分别是:
第一个规则叫做,矛盾律。意思是,同一思维过程中,互相否定的两个判断,不可能都是真的,其中必有一个是假的。注意,这里说的是,互相否定。比如,这把椅子是黑色的,它对应的否定应该是,这把椅子不是黑色的。而不是,这把椅子是白色的。
第二个规则叫做,排中律。跟矛盾律有点像。它说的是,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互相矛盾的两个想法,不可能都是假的,其中必有一个是真的。比如说,我是一个学生,和我不是一个学生,不可能两句话都是假的。
把矛盾律和排中律放在一起,我们很容易发现,一旦两个结论互相否定,其中必定有真有假。
比如,数学家斯摩林曾经根据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里的情节,出过一道逻辑推理题。说的是,女主角问求婚者:这里有三个盒子,一个是金盒子,一个是银盒子,还有一个是铅盒子。自己的肖像,就装在其中一个盒子里。谁能猜中,就嫁给谁。
其中,金盒子上写着,肖像在这个里。银盒子上写着,肖像不在这个盒子里。铅盒子上写着,肖像不在金盒子里。现在告诉你,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最后请问,肖像到底在哪个盒子里。
乍一听,估计很多人一时间理不出头绪。这时,咱们前面说的排中律和矛盾律,就派上用场了。
根据排中律,互相否定的两句话,必有一个是真的。根据矛盾律,互相否定的两句话,必有一个是假的。所以,肖像不在金盒子里,和肖像在金盒子里,这两句互相矛盾的话,一定有一句真话和一句假话。
同时,根据这道题的提示,三句话里,只有一个是真的。现在,我们已经锁定了一句真话和一句假话。那么剩下的那句,就一定是假话。这句话就是银盒子上写的,肖像不在这个盒子里。既然这句话是假的,那么肖像就一定在这个银盒子里。
你看,把思考的规则实体化,变成明确的规则之后,它就变成了一个可以抓在手里的工具,更加好用。
这是我们今天说的,第三个诡辩的套路,连不上。也就是,把原本应该分开看的几件事连在一起看,导致原本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
其实,生活中这种连不上的诡辩非常常见。比如你看电视时说,这个人唱歌真难听。
旁边有人说,有本事你唱啊。你可能被噎得哑口无言。但从逻辑上,歌手唱得好不好,跟你能不能唱,是两个问题,不能连在一起。
所以,下回再有人这么说,你可以直接回一句,这是两码事,不能连在一起说。
知道了这两个规律,不知道日常生活中可以在哪用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