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人类竟然不需要通过考试就直接为人父母,我就后脊发凉”。
中国的父母,同样没有经过考试就成为父母。而且,在中国还有被划分为最狭义的“应试教育”,部分中国父母对子女没有下限的教育就顺理成章地诞生了。
自杀的大学生
“再不开学我真熬不下去了,我要被逼疯啦”!
因为疫情,部分大学没有正常开课。在这部分没有按时离家去学校的学生中,居然有这样的呐喊。
按理说,已经升入大学的学生和家庭,没有了升学的压力,而就业的压力暂时还没有到来,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不说其乐融融,至少也应该相安无事吧。
但在前日,这位发出嘶声力竭呼喊、曾经高考文科全县第三的准大学生,却因为不堪忍受亲生父亲的恶毒谩骂,自杀了。
这位姓李的大学生,在遗书里这样写道:
“你们肯定会问,为什么我会想不开,但其实对我来说,自杀才是想开了的结果。”
原来,这位李同学的父亲,对孩子的“爱”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是不屑和侮辱式的打骂。
这位已经自杀的年轻人在遗书中这样写道:
“他的脸上常布阴翳,他的眉头凶神恶煞,他的言语宛如利剑句句伤人”、“(在学校的)名次必须拔尖,初中考班级第二直接不让我吃午饭和(各种)数落,高中也常常因为成绩骂来骂去,考了一次年级第一也得不到任何夸赞,我的进步他全部漠视,我的稍稍退步他就大发雷霆脏字连篇。”
而这位父亲,骂儿子的话是“四川话里最脏最毒的部分”:
“你去死嘛,老子把你绊(摔)死”、“死狗日的”、“白眼狼”、“老子量你以后也没得用”、“老子没得你这样的儿子”之类,“只要解释一下就会成借口,还要被推(在)墙上顶着,不解释又要来问我为什么这样”,“时常因为生活中一点小事怒不可遏到动手动脚,被狠狠推过踢过扇过耳光”。
这次仅仅是因为:
“电视打开和往常不一样,就说我看电视,让我必须承认,(还)说我嘴硬,然后又把让我去死挂在嘴边,还让我签个条约断绝父子关系”。
这位年轻人终于在父亲冷酷无情的诅咒声中,选择了自杀。
这是一位年轻人离开这个世界时的呼天抢地,更是一位儿子对父亲的血泪控诉。
天下父母原本是爱儿女的,是什么让这位父亲如此丧心病狂?
这位年轻人最后在遗书中写道:
“我希望我的死能让周围的父母们,与子女多一点相互理解,不要随便言语谩骂和威胁,包括以后成为人父人母的你们也是”。“我真的好爱这个世界,好爱关心我的人,但是只能到这了。再次抱歉传播了负能量,我在另一个世界会祝福你们的,希望你们的快乐不要像我一样假装,希望你们此生尽兴赤诚善良”。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从这位年轻人的遗言中,我们可以看得出他的善良、对世人的规劝,以及对世界深深的留恋。
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
其实,之前他就有过类似的想法,但这也让终于脱离父亲掌控的儿子,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好在,这位年轻人还能及时止住滑下深潭的脚步:
“我想过很多次自杀了,甚至杀了他(父亲)。从道德高度讲我是罪恶的不孝的,但在我这里这才能摆脱深渊。我曾经那么努力学习,高考县文科第三,就为了高考考到远一点的地方脱离苦海,再也不受束缚”、“可以肆无忌惮地玩,当然这样让我酿出苦果,我几个学期都有课程挂科,但我找到了快乐,别人眼中的无所事事成了我的天堂”、“我也不想自甘堕落,我知道我还需要学历和毕业证需要找工作,所以落下的也都补考过了,可是现在,未来在哪呢,没有了”。
无论是物极必反,还是年轻人本就不应该离开父辈的监管,但实际的结果,是儿子脱离了父亲的管束,真走了一段“弯路”。
爱之深,才会恨之切
古往今来,天下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棍棒教育已经渐行渐远,但在某些地方,肯定还是存在。
眼前这位父亲是,我的父亲,也是。
我的父亲在我还是懵懂无知的少年时,也像这位父亲一样,打我、骂我;在我们兄弟结婚成家之后,还常常恶毒地咒骂。我曾经也有过这位年轻人同样的绝望,甚至,在心底也有过自杀的念头。
但我看见父亲被生活折磨得几乎疯狂的眼睛时,我开始省悟,大概是自己的某些过错激怒了性格暴戾的父亲?
父亲因为生活的艰难,逼迫自己的性格变得日益畸形,更因为自己生活过得不容易,希望我们过得比他好。在贫穷、落后于人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子女,要想改变命运,唯有自己努力。
但年少无知,哪曾会时时把“努力”挂在嘴边,把“努力”时时变成行动?稍有松懈,父亲就只有拳脚侍候,才会让我们“记忆深刻”,才会让我们自觉努力。我们被父亲的打骂,伤透了心;但我们也因为父亲打骂,更加努力。
还好,我有慈祥的母亲保护,还有众多的兄弟相互舔舐伤口。
我们在父亲毫不留情的打骂声中,变得日益坚强。
父爱是一座山,存在就是为了托起子女爬得更高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父亲“那架梯子”不一定让让我们登上“天”,但父亲一定是那拉车的“牛”。
生易,活难,生活多艰。还有让父辈自己都无从适应的信息化时代,促使父辈们像大潮即将涌来那般惊恐慌张。儿女们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亲骨肉,生命张惶之时拼命役使他们一起朝前、向上也就不足为奇。
生存是所有动物的本能,活得更好是人类的理想;爱是所有动物都具备的本能,但有思想深度的爱则是人类独有的智慧。
现代人大抵都懂得一些启迪人的智慧,比如“废掉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用喜欢的方式长大”。好像所有的孩子都是没有自制力的孩子,只有在家长的严厉管制下,才有成才的可能。
特别是在部分经济落后的地区,再遇到父辈脾气暴躁固执的性格,如本文开头叙述的李同学和他的家庭,没有外界适时干预,悲剧便时有可能发生。
无论李父再如何暴躁,也不管李父有多少“恶毒”,甚至他有多大的人性缺陷,他心底应该还是在爱儿子。否则,他为什么要时时“逼迫”儿子?在儿子考试名次退后、成绩稍差时就以几近辱骂甚至采取“武力”的方式“教育”儿子?还有,儿子这些年读书包括读大学“终于脱离父亲掌控”去“肆无忌惮地玩”的费用,仍然是这位性格暴戾的父亲供给。
只不过,父亲把抚养儿子的责任,甚至对儿子的爱,幻化成一座儿子翻越不过去的沉重大山,不但没有让儿子领略到父爱的伟大,反而被沉甸甸的“父爱”压垮。
教育的层次
这位李姓同学,在遭受严酷得近乎窒息的父爱时,实在不堪忍受,愤而选择自杀,确实值得同情。但是,对于一个心智已经成熟的大学生,连给你衣食的父亲的责难都承受不了,甚至宁愿选择自杀也不选择与父亲阐明和解,你读书有何用?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你就能保证你会过得一帆风顺毫无坎坷?
在孩子心智还未完全健全的时候,家长的角色就是陪伴、支持、监护。今天由着孩子的个性,明天Ta的个性就有可能给社会造成危害;今天让孩子以Ta们喜欢的方式长大,明天社会就有可能不会给他们空间。
不是给了孩子生命和养育孩子长大的父辈,就有权力随意折磨甚至对孩子有生杀予夺大权;也不是已经长大或者稍微有了独立自主能力的孩子,就可以凌驾于父辈之上。无论父辈还是儿女,都具有独立人格。家庭成功的前提是孩子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全是儿女要给父辈多少经济物质上的回报。
孩子是家庭的后继者,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只有家和万事兴,才能有社会和谐,所以教育是社会进步的根本。
教育是以知识为工具教会他人思考的过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创造更高的社会财富,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那么,教育也就有了不同层次的区分。以改造社会为目的,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广义的;个体精神上的升华,这样的教育则是狭义的;还有一种更狭义的教育,是具有特色的应试教育。
虽然社会在慢慢摈弃应试教育,但今天的我们不可独善其身地仍然浸淫其中。
忽视素质教育的结果,就是李父这样的人还在以自己的方式“培养”李同学。“李同学”们要么被压垮,要么再成为“李父”。未来的“李同学”,也许同样会扬起拳头,去教育他的子女们。
正常的爱是彼此能够接受,正常的教育同样也是让人能够接受。
现代教育优势资源集中。人口密度的重新调整,让还处于散居状态下接受边缘教育的人同样也想获取成功。于是,本就只有祭出最下限教育的人,更加肆无忌惮地运用原始的武力,希冀让拳脚也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他们大多相信“黄荆棍下出好人”,一以贯之,却不料时代、人心、天性都在逐渐改变,高高扬起的“黄荆棍”,足可以“棍杀”脆弱的灵魂。
散居一处的人掘井而居,悬桶取水即饮;密集聚居的人不但不可随处掘井,自来水管里还必须加压。这和今昔教育非常类同。
要在差距渐大的时代,让李同学这样的家庭不至于发生悲剧,我们除了给予他们更多关爱,还要用制度约束每个人,像监考孩子考试一样监督家长的行为准则,对他们侵犯孩子权益予以规范,必要时严厉打击。
愿悲剧不再重现
这个故事无论是否真实,都令人泪目。
为人父母的我们,是不是也这样听过、也这样骂过?
听过,已经成为过去,不要再记在心上;骂过,不要再次重复。
生而为人,不仅只是坚强,还要有爱:爱和被爱。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曾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愿所有人都拥有一个能“治愈一生”的童年,更愿每个人都奉献出一点爱,让这个世界不再有悲剧重现。
▁▂▃▄▅▆▇█
原文链接:https://m.toutiaocdn.com/i6844352860524642819/?app=news_article×tamp=1593651499&use_new_style=1&req_id=20200702085819010130036138140F10C0&group_id=6844352860524642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