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问礼于老子”,是中国古代的一段佳话,这两位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最圣哲的思想家的对话,对古代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据传孔子曾五度向老子问礼,而确凿可信的有两次。
第一次是在鲁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地点在周都洛邑(今洛阳),
鲁人南宫敬叔跟随孔子前往周都洛邑,鲁昭公给他们一辆车,两匹马,还有一名童仆同行,一起前往洛邑学习周礼,孔子在洛邑见到了老子。
此时,老子在周朝担任“守藏室之官”,对周礼非常精通,孔子向老子请教了很多问题,例如出丧的时候遇到日食怎么办,小孩子死了该藏到近处还是远处,国家有丧事的时候不避战争对不对,等等。老子根据事实和情理,给孔子作了明确的解答,老子也十分欣赏孔子,认为他是一个虚心求知的人。
孔子在洛阳住了几天,要离开了,临行前,老子对孔子说:“我听说富贵之人用财物送人,品德高尚之人用言辞送人,我不是富贵的人,只能盗用品德高尚之人的名号,用言辞为你送行。”老子说“聪明深察的人常常受死亡的威胁,那是因为他喜欢议论别人的缘故;博学善辩,见识广博的人常遭遇困厄危及自身,那是因为他好揭发别人罪恶的缘故。做子女的要忘掉自己而记挂着父母,做臣子的要忘掉自己而心存君主。”(语出《史记.孔子世家》)语在这里,老子告诉孔子刚而易折,忘身而存的道理。
不久,孔子从洛邑返回鲁国,投到他门下的弟子也逐渐增多了。这是有信史记载的孔子第一次向老子问礼。
孔子第二次向老子问礼的事迹载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到周天子所在地洛邑去见老子,就有关礼的问题向老子请教。老子说:“你所讲的这些都是前人先辈流传下来的,这些人与他们的骨头早都已经腐朽了,只有他们说过的话还在流传,而且君子有机会的时候就要一展宏图,生不逢时就要像蓬草一般随风旋转。我听说,精明的商人将珍宝深藏起来而不露声色,君子有高深的道德,而外貌却看起来好像很愚笨的样子,去掉你的骄傲之气和各种欲念,以及各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这些都是不利于你的身心发展,我所能告诫你的,只有这些而已。”
孔子对老子有很高的评价,他说:“鸟,我知道它们善飞;鱼,我知道它们善游;兽,我知道它们善于奔走,对于鸟,可以用箭射它;对于鱼可以用网捕捉;对于兽,可以用陷阱擒获。至于天上的龙,我不知道龙的形状,也不知道龙的形状,也不知道它是怎样乘风飞上天的,我今天看见了老子,就像见到了龙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