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新居落成,想用油画或国画居家装饰。朋友有个特殊的要求,她在网上看中了一幅游船停泊岸边的水粉画和一张粉色玉兰花的类似国画的装饰画,指定临摹。
算是一次私人定制吧。
从用户需求、用户的眼光上来看,她喜欢网上的那两幅画有着特殊的寓意和感觉,她心目中就是,不管画家把这幅画放多大,转换成什么形式,都要符合原画所表达出来的意境和氛围。
从画家的眼光和审美来看,这两幅画本身就不是他喜欢的类型,而要照猫画虎的去临摹这两幅画,对画家本人来说是比较痛苦的,因为他没有自我审美意识发挥的余地,既然接了活,当然也要尽心尽力去完成它。
一、定制前的沟通
XX,那幅中国画,这两天画家老师仔细看过后,有如下提议:
1,画中的燕子,有两只是飞向不同的方向,他觉得往同一个方向飞,寓意更好;
2,朱熹的《春日》诗,如按原图摆放的位置,不符合中国画的章法和格式;
3,该图应该是一个装饰画,只是借鉴了中国画的手法,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画;
4,原图玉兰花比较少,放大的话,那些玉兰花应该比原画多一些,这样画面才够协调。
所以,画这幅画不能照搬原图,你之前说的字体、诗,以及画面表现出来的明亮温暖,寓意美好、生机勃勃完全可以按这些要求画。既然是中国画,中国画传统的章法和格式也是要遵循比较好。
这些画画的人实际上最不愿意做的就是抄袭(临摹名画除外),否则就绑住了他们的手脚[愉快]
二、定制后的反应
我作为中间人,既要考虑定制者的要求,又要考虑作画者的情绪和表达。
期间,曾要求作画者修改了油画上他擅自加上去的一些飘带、海浪,提出整个画面显得不够湛蓝、道路显得比较灰沉等问题,虽然作画者极不情愿,但在强压之下,也只好修改。
关于配置油画框的问题,提出了两个建议,一个是按照定制者的要求,她应该喜欢素色的画框;一个是根据本身这幅画的意境和色彩配什么画框比较协调。而作画者按照传统范式、自身的喜好坚持配置比较华丽的画框。
成品交付后,定制者提出了几点异议:
第一,华丽的画框,她心里很难接受;
第二,油画的海水蓝的面积不够大;
第三,玉兰花画的不够像。
三、定制后的沟通
这是发给定制用户的解释:
我也在想一个问题。实际上画作也是一件产品。说到产品就要考虑用户思维,用户的喜好,用户的个性,用户的审美意识等等,这些都是用户视角要考虑的问题。
但书画却具有两个和一般产品不同的显著特色。那就是它兼有艺术的成分、还有画家强烈的自我个性,也就是说,他生产这件产品时,他个人的审美、个性以及他想要表达的东西。所以,他们制作出来的产品就可能和用户的需求、差距有些大。
特别是当用户和画家的想法不一致时,他们在制作这件产品时,实际上是很痛苦的。
曾经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特别有名的岭南派画家的画作,在领导的家里挂着,我的一个同事就对我说,还没有你XX画得好呢。这就是一个审美的不同,也是对中国画的一个不了解。西画是写实的,而中国画是写意的,特别是大写意的作品,并不是真实世界的呈现,而是画家心中所观、所想、所理解的呈现。
关于画框的沟通:先别急着换画框,因为这幅画比较大,你的视角就在眼前,画框的色彩就会觉得特别明显。
其实房间的空间是很大的,如果这幅画挂到了墙上,视角、高度、空间,就会感觉完全都不同了。
如果挂到了墙面,自己还是不那么喜欢的话,可以再做改变。
四、定制后的反思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一是要充分理解用户的内在需求和特殊要求,了解用户的个性、气质及喜好;二是要提前预判一些可能达不到的要求,适当的时候可以谈谈画品的特点及特色;三是要给用户打好预防针,喜欢和不喜欢是特别个人化的东西,只有在认可、喜欢画家风格的基础上,才好谈个人定制。
从制作者的角度来说,一是要尽可能满足、偏向用户的要求,毕竟付出费用的是用户;二是改变心态,不能以自己的好恶去度量用户的好恶;三是怀有工匠精神,既然是定制,就要全面的做好服务工作。
欣赏喜欢一幅画作,实际上是很个体的感觉和感受。画家去表现一幅作品,实际上也是带有画家个人的特色。一幅作品的好与不好,没有衡量的标准和尺寸,如果有,也许就是成批的产品了。
画家既然想把自己的作品推向市场,就要揣摩用户的喜好,把自己的存在感降低些,审美意识也要向大众靠拢。
如果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表达,要么就得具有向大众(定制者)传达审美意识的能力;要么就要在审美意识方面具有权威性,定制者从心里服气。
所以说,在审美意识方面,由于有着千差万别的标准和心理感受的不同,画家的存在感及定制者的审美意识,实质上说不来哪个更重要,而是如何去了解双方的差异性,从而去平衡好达成共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