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临时被开了一个会。这个部门的头习惯了临时拉人开会。头目自己除了负责这个部门的事情外,再无其他事情。而其他人有项目,或还担负着其他一些角色,所以难免会因为这种会议耽搁其他事情。
遇上这种会议我内心就比较焦急,很多时候都会觉得会议低效,一些不应该现场讨论的事情却讨论得深入,一大票人在这,部分人一言不发。
今天在中途讨论一个细节的时候我实在忍不住了,提出来别这样一个一个讨论了,有些事情不用这个会议上讨论。
又接着讨论其他内容,热烈讨论一阵子后,会议召集人提出一项新内容,我才发现这个会议讨论的所有事情没有一个清晰的结构,没有一个明确的核心目标,讨论的几件事情本来是相互关联的,但准备者却没有梳理,于是我又提出这整个内容应该要建立起整体结构后,再来讨论细节的东西。
于是会议就不再继续下去。
其实要开好一个会议,还不是简单的事情。
我趁机提出了建议,以后召集开会时,应提前发材料,明确讨论的议题和想要达到的效果,明确主持人与决策者——现在的行政领导没意识到有些技术决策的会他只应是一个参与者。
我应该写一个如何高效开会的指导文件,发给大家看——对头,这两天就完成。
下午看到一个公号上的文章,末尾是一个“生命格子圈”,假设自己能活80岁,每一岁占一个方格,这个方格按春夏秋冬又分成四个小方格,80岁也就是填满大半张a4纸,每一岁填一个大方格(即填完四个小方格),每过一季填一个小方格。
我现在已经填完了这张纸的一半还多,剩下的格子要逐渐一格一格的填充,看着这些格子被填,就是看着一个“燃尽图”,时间被燃尽。现在算理解了何为燃尽图了。
有了这个生命格子圈,我更加痛恨那些浪费我生命的人和事了。
生命格子圈的底部,是自己的墓志铭:
我曾经随波逐流,浑浑噩噩,不知道究竟要什么。自xx岁开始寻找自己的道路并直到生命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