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历史最悠久的岗位,他没有说明书,没有资格证书,没有继续再教育,也没有下岗危机,这就是父母--家长。很多人就是这么本能的养着自己的孩子,或者要求给孩子最好的物质享受,或者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或者执拗在某一方面不可以亏待孩子,或者急切的按自己的意愿来对待孩子。或许急性子的你看不惯孩子的拖拉,什么事情都代劳了;或许家有长辈共同生活,你自己都不会把自己照顾得很好,更何况孩子呢?
小的时候,总记得节假日要做很多的家务,洗衣做饭不在话下,喂猪喂羊也是长包活。包子团子要会做,缝纫机要会踩,毛衣要会打……每每觉得很累,私下觉得妈妈很偏心。妈妈的说辞是:你可以不要天天做,但是你要会,关键时候拉出来遛遛……作为传统的女性,能干可能就是她对孩子最好的期待吧。
等到我有女儿了,不可避免带着重重的原生家庭的影响,作为从小物质条件的匮乏的影响,我很执拗的给到孩子比较好的物质生活:美食和漂亮的打扮。作为爱看课外书的我,陪着孩子买了看了很多书。急燥焦虑的我快手快脚把家务活包办……于是小学时,老师批评她不会扫地,因为家里不用笤帚,是擦地。到五年级时勉强跟着表弟学会了炒鸡蛋。小的时候和表弟在家用冷水煮面,到今天还不会做饭和做菜。上初中时,老师说物理学得不好的孩子是因为不做家务……一把心酸泪。
曾经先生批评我不让孩子做家务,我的说辞是等她需要时,自然会去学。当时没有意识到做父母的职责是要给到孩子基本的技能(生活),而不是任由孩子碰壁以后再来重新学习生活这堂课。也没有意识到有些逻辑,,创造力和时间管理这些品质是要在生活中慢慢感受和体练出来的。
人总要在痛苦中才能觉醒,才会去问为什么,在岗的不合格需要成倍的努力才可以改正回来。这十多年,我唯一自豪的是在孩子的陪伴上,而最不成功的是在家务和情绪的管控上。妈妈给我的好的,没有传承下去,而给我的不好的却同样给了孩子,好在这个年纪的觉察,领悟和自我改变永远不嫌晚。
回过头来话家务,小儿曾经做过的家务:扫地、洗袜子,刷洗澡间,切黄瓜,香菇,收拾玩具也算吧,扔垃圾……不是每天。
这是用牛排刀在切香菇
这是扒开的青菜
过程中孩子收获的是快乐,自己自己可以驾驭这件事情的自豪感,由此类体验累积出来的是孩子孩子的自信心和对新鲜事物的挑战的勇气。在把香菇从包装盒里拿出来的过程中,我的演示是拆开部分包装,示意他模仿,而他在遇到障碍时告诉我:妈妈,我可以一个一个的抠出来。当下我表扬了他的办法。而香菇切到一半时,询问要不要妈妈帮忙,孩子很自豪的说:我可以的。最终完成时,发出感叹我好累哦。最后的结果是用餐困难户,很主动的自己用餐。
其实在小小的体验中,孩子锻炼到的是手部的精细动作和腕部的力量,从而促进了手眼脑的协调,一边做,会自己一边调整,寻找自己合适的方法。
最后发出的一点感叹是,十五年前,十个里面有一个娃是感统失调,今天只要做测试,适合有一个不失调就很好了。大运动对于身体的总体平衡有帮助,精细动作家务是很好的锻炼方式。爱孩子不是给到最优厚的外在条件,而是要给到孩子各种能力,我希望我的孩子带有一点狼性,而不是一只温顺的小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