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絮叨文,慎入。
前天,艾玛发布了一篇文章《女儿想住同学家那样的房子,我决定和她谈谈》,一天之内,阅读量超过7000,突破了我所有文章的记录,收到了200个点赞,130多条留言。有些受宠若惊。
一直觉得,目前,中国的教育,最欠缺两大块:如何为人父母,如何理财。
作为一个财经作者、两个孩子的母亲、心理学硕士、金融民工,我正在用我的所学和人生经验,去探索这两条路。
之前,我分享了我的理财育儿理念《穷养 or 富养?我的育儿实践》,遇到的一些小挫折《10岁女儿在包吃包住夏令营里,花了1600元......》。上一篇《女儿想住同学家那样的房子,我决定和她谈谈》也是一样,是我对自己育儿和理财教育探索路上的小记录。未曾想,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
1. 提笔算账,帮助你决策更理性
在留言里,有朋友说,以为文章写的是育儿方法,点进来看,结果发现“只是算账而已”。
很遗憾,让你失望了。我是写财经和理财的,所以,关注点也在算账。
很多理财的文章,讲得似乎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常识,比如量入为出、记账、重视风险,包括这次文章中提到的“成本”。说起来,这些谁不知道啊?!
但知道知识点,和在生活里有意识地去用,并根据这些知识来做决定,却是两回事。
人是感性动物,常被情绪左右,会忽视很多显而易见的事实。大家常被商家忽悠,买了很多不需要的物品,花了很多本不需要花的钱。
算账虽然简单,但当你坐下来、提起笔、列出不同的条目、比较各个选择优缺点的时候,你就能够重拾理性。
罗列优缺点,是一个非常简单、却极其有效的工具,可以在做任何选择时使用。比如选哪一个男朋友,读哪一个专业,去哪一间公司等。这个工具很简单,大家都知道。但生活中,有多少人在做决定的时候,真的会去做?
2. 找最适合你的,而不是最贵的
有朋友认为,我把两套房子强行说成“差不多”,有些牵强。
的确这样。不过,事实恰恰相反。相对于三千万的泳池豪宅,在我眼里,一千万的自家才是那个价值更高的。但为了显得更加中立,也照顾孩子的喜好,我努力说成两者“差不多”。
一个物品的价格和价值并不对等。每个人的需求不同,需要物品提供的价值也不同。因此,同一物品,在不同人的眼里,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价值。
三千万的豪宅,户外空间在天台,一半是泳池,一半放了烧烤炉。但是上去要爬楼,懒劲一上来,我怕是陈年累月都不会上去一次。
而花园,却是房间的延伸。你站在屋子里,打开门,花园就在眼前,踏步就入。闲时时花弄草,颇有情趣。
我种了一棵锦叶榄仁。春天满树长出红色嫩芽,夏天转为绿白交夹的树叶,秋日枯黄,冬季叶落,铺了满地。
我也种了绣球和雏菊。它们是毛毛虫和蜗牛的最爱。一到春天,全家一起捉虫,分外有趣。小儿对昆虫情有独钟,两岁时便能说出十几种昆虫的英文名。一听说要捉虫,便挥舞着胖手,帮我们找虫,特别欢快。
再说这厕所,家里不过五六人,需要四个厕所吗?这些都是开发商制造的需求,让大家感觉但凡有套厕,必显得尊贵。尊贵的房子自然也就应该价格不菲。
大理石地板配水晶灯,基本算豪宅样板房标配,感觉是长辈们住的地儿,完全没个性。我反而喜欢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子君房间的装修风格,简约、冷淡。
有一年,家里装修,借住在舅舅家。舅舅家在香港岛的太古城,算是传统中产豪宅区。楼下就是地铁站,商场很大,购物用餐都很方便。舅舅家也很舒适。可我就是住不惯。晚上,窗外总有车开过,呜呜作响。
自家晚上也吵。到了冬天,有一种鸟南迁来避寒,不知道叫什么,喜欢大晚上在屋顶一圈一圈的盘旋,间或几声鸣叫,高亢宏亮。有邻居在小区群里抱怨,要找渔农署把它们赶走,反被其他邻居嘲笑:如果怕鸟吵,就别住这里。
我还怕人多,走在中环或元朗,周围都是人,摩肩擦踵,行色匆匆。有把烦闷焦躁都抹在脸上的中年人,有意气风发三三两两的少年,有拖着行李左顾右盼的自由行旅客,有大包小包的买菜师奶......在人群中,我反而觉得孤独,心不知道属于哪里。
而在自家附近,闲庭信步,走几分钟都遇不到一个人,内心却异常宁静。
所以,彼之砒霜,吾之蜜糖。豪宅虽然昂贵,却不如我自己的小屋。
昂贵的东西,并不一定是适合你的东西。因为商家的销售手段,我们常常为一些根本用不上的功能买单,支付了远高于你需要的价值的价格。
比如,我在《减少开支的两个诀窍》中提供的那个案例:
你本来旧手机好好的,不需要更换,突然看到电讯商提供手机零机价的套餐,送你一部最新款的手机,不用钱,代价是你每个月的电话套餐要贵一些,当然贵一些的套餐允许你有更多的上网流量和手机通话时间,看上去还是赚到了。于是你就换了一部最新款的手机。
事实上,大多数人每个月用不到这么多流量或电话分钟数。而且因为人的惰性,很多人电话合约到期后,懒得烦,自动续约,就继续每个月交更高的套餐费。
3. 抓住核心价值,剔除边缘价值,你就能大大降低价格
另一方面,如果想要把价格降下来,就要有所取舍。
虽然不同的供货渠道,会有少许的价格差异。但总体来讲,功能越齐全,质量越好,则价格通常越贵。而要想大幅度降低价格,则需要放弃掉一部分功能。
比如买房子。大户型、旺区、学位房、高层、向南、交通便利、知名开发商(建筑品质保证)、有会所、装修豪华......如果每一个条件都符合,价格必然高不可攀。你是否要拼尽全力去买?
我周围很多律师医生,因为收入高,对自己的定位也高。第一次买房就要买港岛半山或九龙塘何文田,想着以后要组建家庭,一定要买大户型,要一次到位。结果花光所有积蓄,还要再背很重的贷款。很多年都缓不过气来。
不仅在香港,大陆也有很多人对第一套房要求非常高,什么条件都想满足。为了买房,不顾自己的收入状况,向亲朋好友大举外债,又背负了沉重的银行贷款。
有趣的是,《穷爸爸富爸爸》书里有个论点:买房子要想清楚买的是资产还是负债。
自住房,不会给你带来正向现金流,只有折扣和损耗,因此属于负债。
而出租屋,即便是贷款买的房,只要租金能够盖过房贷和杂费,每个月还能收回一些钱,无论多少,就是资产。
所以,那些拼尽全力、背负外债买的第一套自住房,其实是一个“负债”。
有人说,房子会涨呀,以后卖出就赚钱啦!怎么是负债不是资产呢?可是,卖出之后,你还是要找其他地方住啊。
人生路很长。可以先买个小的或远一些的先住起来。留些余钱做投资,赚取额外的非工资收入。等以后经济状况好些了,再换个更好的。
我是普通家庭出身,我先生家更是赤贫。
13年前,在读研究生时,我买了第一套房。当时,爸妈资助了26万港币,加上我的奖学金存款,凑够了30万,付了首期。那套公寓只有40平米。离地铁站要转一趟小巴。顶楼,冬天冷、夏天晒。二十年楼龄,不算残,但有些旧,好在香港楼宇都保养得不错。由于这些缺点,这套公寓只需要100万。
当时我的核心需求就是有一个自己的小屋,其他的都次要。手里也没有钱,只能降低其他要求。当时,如果我一定要在旺区买一间全新的大户型,那也许很多年以后一直不够钱买,到现在就再也买不起了。
结婚后,我搬去与先生同住。我发现,我的小屋,月供只要3000,而租金能收6000(13年前的租金,现在月供依然是3000,租金却已超过13000)。于是开启了我买楼收租之路。只要一存到钱,就会再去买楼。香港太贵,我们就去深圳买。香港和深圳都太贵、还限购,我们就去国外买。幸运的是,我在房价还低的时候,进入了市场,当时贷款也比现在容易。这是上天眷顾。
作为自住房,各家需求不同,可能关注点不同。但作为投资房,价值就只在于投资回报率。其他的要求都别想。别老想着自己有一天可能会去住,因此要向南、要高层、要面积大、要新。只算投入多少钱,每年收回多少钱就可以了。
术业有专攻,房子也是。只有抓住了核心的价值点,舍弃掉不重要的价值,你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价廉物美的物业。
4. 如果我只有一千万......
婚后五六年,我们都住在比较小的房子里。身边朋友们觉得我们太奇怪了。有钱也不改善一下生活。买房出租多麻烦,房子给人糟蹋,租客来来往往糟心事儿又多。
有个女友,在深圳有一套公寓。她和我平时都在香港工作。我们当年一起买的,我一到手就租出去了。隔了两年,她才犹犹豫豫跟我说,想找人把房子租出去。房子空了两年,没人住,都有了股霉味儿。总想着偶尔会去深圳玩,住上一晚,实际上半年也没有一次。又舍不得给租客糟蹋。一拖就拖了两年。我给她算了笔帐,两年下来,租金能收16万,在深圳够住160晚五星级酒店了。如果怕被租客损坏,过了七八年,房子旧了,再粉刷一遍就是,也花不了多少。
理财界有句名言“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要想赚钱,就一定得折腾。不能怕麻烦。
有朋友留言,认为我不过是在糊弄孩子。因为没有三千万,所以才买了一千万的房子。孩子思想简单,被我用数字给绕进去了。
她说的也没错。当初我买这套房子的时候,手头的确没有三千万。事实上,我买房子的时候比较早,当时这房子还只要五百万。我也没有付五百万,只付了30%的首期。剩下的钱,我在某个地铁站上买了个公寓收租。
但我前几天跟女儿聊天的时候,并没有想过有没有能力买三千万房子的问题。
因为要买三千万的房,只要卖掉几个小公寓就可以了。但我不会这么做。对我来说,小公寓是我的Cash Cow,是我赚钱的工具,是资产。如果一千万已经让我过得很舒适,我不会额外再花两千万,因为我认为买的自住物业是负债。
而如果我只有一千万,我更不会孤注一掷,全部用来买自住房。我还年轻,未来的路还长。我不会在享受上投入太多。
也许有一天,我也会买如今房子三倍价格的屋子(因为房价在涨,也许十几年后三千万也只能买个小单位),那一定是那三倍的价格在我的资产比例中已不再占较大的比重,也一定会选对我来说比现在的房子价值高三倍的房,而不仅仅是它的价格贵三倍。
这就是理财观念的差异。
很多人活了一辈子,在职场拿到高薪厚职,却依然捉襟见肘,入不敷出。这在我另外一篇文章中有分享:《贫富两极的香港政府高官》。
因为理财观念看似简单,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很多门道。你以为你明白了,其实未必。我也是如此,我还只是理财路上的新人,我会继续研究,也会一路记录下去。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关注我,跟我一起前进。
其他人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