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第一次见我的人猜我的年龄基本上都会在三十岁以下,刨除这里边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往小了说不容易伤人的关系,总是这样也不得不思考个中缘由。其实翻看我过往经历不难发现我是晚熟的,当然是心理上的,大致比真实年龄小了个七八岁(这个标准是指我们目前的社会标准)。也就是说我上大学时其实是初中甚至可能是小学生,而前几年才刚过大学生阶段。我并不会是孤例,这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和社会文化的综合产物。
我曾在二十多岁时被评价不够成熟,也曾在三十多岁时被评价心态年轻,这也恰好证明了我确实是晚熟(心理上的)。你可以说我心理上是小学生,但生理上我是指定不承认的,大字虽然也愧不敢当,就勉强当个中学生吧。
那到底大中小学生的状态分别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逆序来分析一下。
小学生是心智探索期,主要特征是靠模仿学习经验,通过奖惩矫正行为,这一阶段最容易产生的负面衍生物是情绪。
中学生(涵盖初中、高中)是心智发展期,主要特征是靠引导拓展边界,压制叛逆不失控,这一阶段最容易产生的负面衍生物是偏激。
大学生是心智成熟期,主要特征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通过真实的结果归纳逻辑,这一阶段最容易产生的负面衍生物是理想主义。
三个阶段,方法、行为、逻辑三种衍生物依次发展、互为阶梯,是一种最理想化的发展曲线,而串联所有梯度的主线是认知提升。但现实因为国情家境的不同,每个社会和人发展都不尽相同,比如我们很明显大部分是用第一种对待小学生的方法贯穿了整个大中小学教育阶段。
我们看三个最近的新闻来验证下中国社会现在处于哪种状态?
1: 官媒“央广网”评装聋作哑的三只羊:犯了众怒的三只羊要付出代价。(请问众怒的标准是什么?如果是指网友的情绪,那请问节假日调休以及延迟退休好像也引发“众怒”了,为何不报道?公信力何在?另外请问情绪或者人数是界定一件事情好坏的标准吗?如果是要法律何用?媒体是报道真相的,而不是胁迫舆论或盲从情绪)
2: 见证历史!A股上证指数节前一周收复一年全部跌幅!(中国是没有真正的市场经济的,一句红头文件胜过所有经济规律,如果再盖个章更加尚方宝剑了,就像林正英僵尸片抽出一张黄纸然后点上红字就能镇压魔鬼邪神)
3: 专家称要对那些没有工作的人征收“失业税”,让他们按月交钱,使他们勤奋起来,不再躺平,主动去找工作。(这位专家可能是趴在办公桌小憩,醒来后发现口水顺着胳膊把腋下浸湿了,才想起来自己没有按时上厕所有的灵感,我劝专家可以给嘎吱窝垫个纸尿裤不仅防侧漏还能在有灵感时抽出来书写学术观点)
接下来再汇总一些网络视频下的典型评论
1: 某明星参加节目无意中说了一句让敏感网友受伤言论后事件持续发酵时:“人设崩塌,立马取关”(有嘴巴吃饭,没脑子思考)
2: 国外年轻人高山跳水、跳伞等极限运动时:“他们才是为了生活,我只是为了活着”(有脑子思考、没胆子改变)
3: 介绍如今孩子陷于课堂和各种辅导班庞大的作业现象时:“我也不想让孩子做这种无意义的内卷,奈何你不这样做,你的孩子就会被落下”(有胆子改变,没手脚实践)
当然这也不怪我们国人,试问不管是社会中还是家庭中那支大家长式的“无形之手”一直在掌控着你,又有谁能轻易跳脱。我们习惯称自己为文明古国,看上去很年迈的样子会让人心生尊敬。在未进入信息时代之前年迈意味着经验丰富,值得学习。但实际上面对倒地不起的老人或者倚老卖老的耄耋,我们生活中更多是避而远之。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年轻人更愿意跟网络打交道。
老罗有个经典名场面:星巴克中杯、大杯、超大杯,完美避开了让人敏感的“小”字。我想不管是大中小、还是A、B、C杯,大中国还是小学生,就看自己怎么看待自己了。或许我们用小学生的起点状态,以一种空杯心态重新走一遍成熟之路,才能跳出五千年的循环怪圈。但很可惜,我犯了大学生最容易犯的错--理想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