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时常在教学工作中思考这个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先一起来探究一下成绩不好的根本原因,这个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在这里我们只谈教书不说育人(因为育人比教书可难太多了)。
在教书的这段时间里,发现学生们的学习问题是有很大的共性的,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学习,感觉自己很努力学了但就是没有成绩然后放弃挣扎。
其实,学习成绩高低是整体素质体现的冰山一角,试想能决定一个学生成绩高低的因素是他死记硬背住多少定义和单词就能解决的吗?答案很明显是否定的,而应该是他们本身所具有的能力所决定的,也就是启蒙教育所强调的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理解力,记忆力和思考力。我们简称为“四力”。它们不仅仅只是一些抽象的名词,它们无时无刻不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仅对于学生重要,对于成年人也非常重要,甚至是我们一生都在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能力。
放在学习的场景中理解为,学生能否在课堂上有效的知识输入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听讲,体现了学生的专注力。
学生能否在听讲的过程中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体现了学生的理解力。
学生能否将新知从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体现学生的记忆力。
学生能否在理解记忆后能发现问题或举一反三,体现了学生的思考力。
因此,学习成绩出现问题,只能说明学生在一方面或几方面存在能力不足,并不简单只是某些知识点上的欠缺,当然这些能力不足弥补起来远远不如知识堆砌来得省事儿,所以出现了教培机构利用家长恐慌心理,迎合家长需求,开启补习班内卷模式,其实只是心理安慰,治标不治本的行为。结果呢,学生进步很慢,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受苦的是学生)。
那么,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怎么做才能提升学生的“四力”?(或者减弱“四力”缺乏的症状表现呢?)这一定是看到这里的你想问的问题。那么我们要清楚要想改变“四力”缺乏的现状解决学习问题,需要三方协作(学生,家长,老师),缺一方不可,但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老师(家长没有在“四力“发展关键期培养孩子相应能力,锅都甩给老师了,那能不难吗,没有天时地利,老师只能硬撑)。
另外,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意识必须要不断加强(大部分学校会定期召开教育大会邀请老师和家长参加)。错过了关键期“四力”的培养,后期需要三方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也是普遍教育难度所在),具体的努力方向是什么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考验到教师课程设计及课堂设计在“四力”方面的具体体现,以及家长对于老师的信任度和学生的配合度。
后期“四力”的培养,最难的步骤在教师课程设计及班级组织架构中,想要将能力培养实践在课程实操中,对教师整体素质要求是很高的(能够做到的都是名师),也许你会问,到底难在什么地方呢?
满足一下你们的好奇心,简单说明一下我的理解。
首先,课程内容呈现的方式需要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循序渐进。以引导学生学习为主,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自主性,充分展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其次,为了保证学生课堂专注度和参与度还需要设置完善的班级组织架构和考核机制,例如,①分组学习(如何分组也是需要根据班级情况确定,比较有效的是2+2,两好带两差)(一班几十名学生,不实现学生帮带,整体很难进步),②组长带头+监督(组长选择很重要,必须有集体荣誉感,能够带动组内学习气氛),③评分机制(每周根据课堂纪律PK,笔记整理,习题讲解,作业上交,背诵等情况核算个人得分,达标者周末可获得作业豁免权(这是我们班的玩法,主要是分析学生心理,学生一般都不喜欢写作业,爱玩,那就用自己平时的表现争取自由时间喽))。等等
专注力可以通过课堂的组织架构及评分机制在学习任务的完成中获得即时加分的正反馈让学生体验到即时快乐(就像打游戏一样,人们之所以游戏上瘾是因为我们都喜欢获得及时正反馈的感觉,那学习中也可以采用一些游戏的规则来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正反馈),提升学生课堂学习专注度和参与度。
理解力具体到课堂上,就是考验教师的共情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学生能听懂的语言,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表达出来,可以间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也算是变相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力)(这需要真功夫,所以一般说老师是万能的,讲的了脱口秀,做的了销售,还是做思想工作的一把好手。)
那记忆力又怎么提升呢,最笨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不断复习,老师每节课带学生复习及频繁背诵,让知识高频出现(复习方式也要多种多样,我说过对老师要求很高的,简直就是时间和精力的双压榨),复习是学习很很重要的一步。
下面说到思考力(真的很难),老师提的问题既不能太简单(防止不动脑脱口而出),又不能太难(超出能力范围),要处于旧知和新知的交界处起到支架作用的问题才是能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的问题(这个度很难把握),这才能逐步培养思考习惯,提升思考力。
没有父母前期的恰当的启蒙引导和能力培养,又遇不到一位能解决问题的老师,是学生学不好的根本原因所在。
讲到这里我们再来看问题,成绩不好到底该怪老师还是家长呢?
总结为一句话:家长无能,老师无方,学生无辜!
2021-10.21(书于周四晚周清)
灵感源于晚饭时邻桌老师的学生家长的灵魂提问,“我们家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被说基础不好,到现在六年级了还说基础不好,到底是什么基础不好?”
关于这个问题各位看官怎么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