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各种流传着阶层越来越固化,一个人越来越难以获得成功。但是,内心中总有那么一种小小的呐喊与冲动,难道我们一个没有背景的普通人就真的那么难以成功吗?
虽然我不知道是不真的那么难以崛起,但我觉得如果我们没有信心那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第一步,无论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自信。
在朗达•拜恩的《秘密》一种中提到了吸引力定律,书中普兰特斯•马福德的那一句“你的每个思想都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它是一种力量”。“生命的伟大秘密就是吸引力法则,你的生命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你的主要思想,你的思想将会经过要求、相信、接收创造出来。想法和现实是一致的,人生没有想象不到的糟糕,只有想象不到的精彩,你可以颠覆你的世界,亦可以重建;荣耀或颓废,一切决定权在你。”可能说的有点夸张,但是事实也确实如此。
比如说传销,就是一遍又一遍去灌输给你某一种思想,让我确信一定可以致富什么的,骗子从事他们的“骗局”都那我有自信,那我们做事情就更不能没有自信啦,岂不还不如骗子……
还有就是,比如做某件事之前紧张的不行,然后各种暗示自己以增强自信,往往会做讲得还不错。其实,我们的每一个现在,都是过往付出”巨大努力“的结果,即使过往自己现在认为存在各种不足,但这些曾有的不足也终会在之后的人生中变成我们自己的优势。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嘛。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去自信。
第二步,找出自已愿意为之付诸一生的事业。
为什么要说是事业,而不是工作呢?在我的认识里,但凡提高“工作”总会和“疲惫”“累”等比较消极的词汇联系起来,而”事业“总会和”梦想“”理想“等词汇联系起来。
如果我们所从事的事情,不是我们所真心热爱的,我们将难以从中得到满足,那我们的八小时将会是痛苦的,甚至可以说是浪费生命的。
可能又会有人这问,没办法呀,为了生存只能这样?或者说是找不到这样的事业呀……
这样,真的是只能这样吗?我觉得这么想,主要还是自己没有信心,没信心能找到为之付诸一生的志业。志业是涌现出来而非是事先选择出来的,就比如古典老师曾经是新东方教托福的英语老师,而现在是顶尖的生涯规划师,愿意为生涯规划而奋斗终生呀。以一颗体验、尝试、挖掘之心,总能找到自己愿意为之付诸一生的事业的。一旦找到了,什么“努力”、“坚持”都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第三步,社交。
人类是群居动物,社交不仅仅是满足一种自身去交流、表达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信息与情感的交互。通过社交或者混圈子,一是为了了解新的信息,而是为了传递出自身的价值。
比如我自己曾经在书店看书,一位阿姨来这买书,问柜员有没有什么学习方法类的书籍,我一听,我想我知道呀,我看过《学习之道》《如何高效学习》等,我就给他推荐这些书,然后讲解关于组块、框架、模型、整体性学习以及费曼技巧等,阿姨觉得不错,就让我辅导她的孩子,然后又推荐给其他家长。一个偶然的交谈,一个假期我就获得了一笔不错的外快,同时也更加深化理解了那几本书中讲的学习方法。
古典老师用“圈子×能力×特色”这个公式来重新定义现在职场,这里的圈子其实也就是社交,产生联系的意思。一个通过信任构建的圈子,往往可以将自己的能力扩大化、获得新的机会,让自己加快崛起。当然,前提是至少能力还不错,否则不好的影响也会加倍传播。
最后,要明白人生是不可预测的,所以不要自我设限。
马云在做成阿里后,实行的项目错误的也有很多,那仔细回头想想,阿里的成功有没有偶然的一面?其实,很多人因为结果强化了过程的逻辑,就像用已知去推测历史,万事理所当然,但当时谁知道是对试错?就像现在房价各种上涨,即使去年买,现在也是赚的,那又有多少人敢于去买呢?
所以说,人生很多都是不可预测的,“尽人事,听天命”也是有道理的,毕竟很多事情都无法进行合理的解释,又有谁能保证现在的你通过自身奋斗,未来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呢。
马云曾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但我却想说,梦想一定会实现,只是时间问题。一个连梦想都不敢去相信的人,肯定是实现不了的;而一个相信梦想、不给自己设限并愿用一生去奋斗的人,我不相信他(或她)实现不了。
我相信每个人都是有野心的,这个野心是自己内心的呐喊,既然内心已经发出了呐喊,那我们就没必要去彷徨与担忧。我们所需要的仅仅是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然后不断努力去超越种种限制与障碍,去成为自己心中的样子、心目中的英雄。在这个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也许我们可以像刘邦一样改变所处的时代。
人生在世,只为成事矣,成最小事,成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