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勤能补拙”的古训,一直以来给了人们一个假象:学习之所以学不会学不好,原因就是人不够勤快、练习不够多、时间花费不够,只要肯下功夫和肯花时间,去勤快学习,笨拙的人也能成才。这个理念跟西方最近流行的“一万小时定律”不谋而合。
我们不否定要习得和掌握一门专业技能,离不开大量的练习,毕竟经验告诉我们“熟能生巧”。但如果一味的强调和夸大“大量练习”的作用,甚至定义到“一万小时定律”这种强度,就过之不及了。
试想一下,如果“一万小时定律”就能成才和成功的话,生活中其实不缺乏这种肯花“一万小时”的人。
比如,工厂流水线的工人整天定时定量的重复劳作,一天10个小时,差不多3~4年的时间就是一万小时了,但他们并不能把日复一日不断重复的大量练习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比如超市的收银员,每天收钱和找钱,日复一日的重复动作,也没能练就她们高超的心算能力。
比如穿梭于城市各个角落的的士司机和外卖小哥们,每天依旧重复着路线,仅仅是为了把目标人和物去接送和到达而已。
“一万小时定律”和“勤能补拙”都在单调强调大量练习的作用,可是却忽视了练习要有的阶段性目标,以及练习的难易程度,还有人们是否只要坚持了就可以了?然后能否做到不断去坚持?
其实,真正行之有效的练习不是“一万小时定律”,而是《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这本书的作者要给我们带来的“刻意练习”这个全新的理念:只有有目标的练习、有及时反馈的练习、刻意的练习,才是有效的练习,才能让人们从普通状态,慢慢通过刻意练习,最终习得专业技能,变成“大师“,而不是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我们要去了解这个真相,最终去利用好它。
最近我正在阅读这本书,这本书一开始就有点打破我以往的一个认知,就是中国学生一直以来受到的传统教育理念确实是“勤能补拙”这个理念,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在习而不得要领的时候,往往会在内心不断谴责自己不够勤奋用功,时间花费不够,却依旧在这种不得章法中苦苦挣扎。最近这几年西方流行的“一万小时定律”似乎也在强调着这个理念。
而这本书用全新的视角给了我们“刻意练习”这个先进的理念,让我们耳目一新的同时也能去正视自己,从而有信心去通过有效的“刻意练习”来改变自己,而不是总是纠结于自己是否达到“一万个小时”了,是不是够勤奋。
我想推荐这本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能帮助你破解了固有的想法,解决了你的困惑,并且告诉你正确有效的练习方法。这也是这本书一上市后就好评如潮的原因。
简单地说,这本书就是一本指导实践的好书,它向我们讲述了刻意练习的原理以及实践的方法,它最广泛的意义就在于介绍了一种关于人类潜力的新思考方式,提醒着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更大的力量来掌控自己的人生,但是我们以前却从来没有意识到。
以上就是我和大家分享的关于《刻意练习》这本书的一些看法,不知道你是不是有所收获呢?
你可以仔细地去想一想,在你的工作或者是生活当中,有哪些地方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得到提高呢?
你是不是认同有天赋的人比普通人更容易在某个领域获得成功呢?
如果你还有什么样的想法或者是体会的话,欢迎你为这本书留言,我们一起来发现关于这本书更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