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团队的定义:为了实现某一目标,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团体。
2、团队的重要性:团队协作是比天赋更高效率,也更高概率的成功方式。识别、加入和组建团队,是优秀的人、想成功的人,必须具备的技能
其实,你观察一下身边事物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团队”是超级个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拿最超级个体的网红进化史来说。网红发展的整体趋势,就是从超级个体到超级团队。
第一代网红是网络写手,比如《悟空传》的作者今何在,《盗墓笔记》的作者南派三叔都属于单打独斗型——一个人,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一个江湖。
第二代网红是草根名人,比如木子美、芙蓉姐姐。网红背后开始出现团队推手的影子,一夜爆红往往是推手运作的结果。
第三代网红则都是自建团队,比如,Papi酱、谷阿莫、功夫财经团队。这时候,单打独斗基本没戏,网红基本都有自己团队,甚至逐渐发展出比较完整的“网红产业链”。
另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当年的淘宝店主,刚开始的时候参与的都只是一些超级个体户;稍微做得好的,会迅速成为皇冠淘宝店主人。再做大一点,会逐渐成为一个品牌,这意味着团队的出现。
所以,超级团队是超级个体的必然进化形态—— 如果你现在就在一个团队里,暂时没有能力离开组织,那么,你不妨先在团队里学习如何驾驭团队。
什么算是团队?
1994年,组织行为学权威、美国管理学教授斯蒂芬·罗宾斯首次提出了“团队”的概念:
所谓团队,指的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团体。
优秀的团队往往具有以下特征:
所有成员之间都充分了解,并互相发生影响,为了保证这个,团队规模规一般在2~7个人;
每个人的决策和行为都足以影响到其他人;
彼此等级不明显;
团队的业绩成果要远高于每个人的业绩之和。
就跟不是所有群都是社群一样,不是所有团队都是团队。一支球队是很好的团队,没有彼此默契和配合,单个球员根本进不了球。但是一群销售即使天天在一起上班,如果不需要打配合一起冲业绩,也只能称为团体,而不是团队——因为他们并不需要了解彼此,不需要相互支持,也并不需要支撑共同业绩。同样道理,一个班级也不是一个团队。
举个例子:
每年在美国篮球大赛结束后,常会从各个优胜队中挑出最优秀的队员组成一支“梦之队”,但是这个号称地表最强的球队往往并不太优秀。
因为球员平时缺乏了解和默契,同时也并不太在意这个临时球队的输赢,更加在乎自己的表现。这种梦之队,往往会败给一个个体水平一般,但配合默契、有强烈胜负心的团队。
团队比天赋更高效
耶鲁大学,斯坦利·艾森斯塔特(StanleyEisenstat)教授教的一门计算机编程课也许会解答这个问题——这个编程课出了名的难学,于是教授发现,最快的学生和其他同学的速度比为10∶1。10倍的差异很惊人,是吧?如此看来,公司应该雇用那些最有天赋的人就好。
且慢,研究又发现,同样的任务量,最快的团队如果花费一周时间,最慢的团队不是花费十周,而是花了2000周,这就是最好团队和最坏团队的差别。
从管理者角度:如果你能把所有的雇员变成天才,效率可能提升10倍。但如果你能让最差的团队达到中等水准,效率却会提升100倍!何况,天才难找,成本很高,而组建高效团队却有章可循。
所以,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是真的。团队是比天赋更高效率,也更高概率的成功方式。
识别、加入和组建团队,是每一个优秀的、想成功的人,必须具备的技能。
举个例子:
理解这一点,比较典型例子就是李阳的疯狂英语和俞敏洪的新东方。
当年疯狂英语和新东方是并驾齐驱的两个英语学习品牌,如今新东方市值过百亿美元,而李阳疯狂英语却完全没落了。最大的原因,新东方组织了一个强大的团队。
俞敏洪和老婆的夫妻店有了第一个2万学生以后,俞敏洪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已经到头了,如果能够拉当年自己的北大同学们一起合作做事,肯定会让新东方上一个层次,俞敏洪开始人生第一次出国之旅——不是为了观光,而是去探访那些因为比他优秀而早就出了国的同学。
这一次出国拉回来了徐小平、王强,组成新东方三驾马车。在这个之后,每隔几年,新东方的管理和教师团队就会上一个台阶,新东方迅速放大,而李阳却一直停留在超级个体的时代。
李阳自己也曾反思过,他说:“新东方有数千名全亚洲最顶尖的英语老师,而我只是一个老师,差得太远了!” 后来有记者采访俞敏洪,问到他和李阳有什么不同,俞敏洪也说:“他是个人英雄主义,我是集体英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