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击败困难的永远是乐观与微笑
-我从事高等职业教育20年(17)
2002年学院首次招收2年制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和广告艺术设计3个成人教育专业(全日制成教),由我院出题考试。5月14日,张艺副院长通知要我出1份成教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入学考试的“计算机基础”大纲和试卷,16日完成交教务处,并提出了保密要求。由于责任重大,大纲和试卷都是我一人完成的,16日上午我把完成的考试大纲和考试样卷上交学院教务处。
5月28日下午,张艺副院长召开成教招生考试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教务处关立英副处长,信息技术系主任秦学礼,招生办副主任方明,基础部主任郑茂玉,工商管理系副主任吴光超和艺术系主任刘乙秀。张院长就我院首次招生成教工作作了布置,6月1日考前辅导,6月2日考试,5号完成成绩统计和上报。
方明主任就考试工作做了布置,考试分综合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电子商务基础和广告艺术设计基础,6月1日上午9点在杭州学院路绿洲宾馆(浙江省招生办招待所)集中,考生登记,下午1点公共基础知识辅导讲座2个小时,3-5点分专业辅导讲座。2日上午8点-9点30分综合基础知识考试,10-11点30分专业基础考试。
6月1日上午9点我从学院出发,到绿洲宾馆参加成教考试计算机专业基础辅导讲座,3个专业来了70多人,报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学生20人,下午1时基础部陈民利老师作综合知识辅导讲座,3点由我作计算机基础知识辅导讲座。
学院2002-2006年招了5届的成教学生,计算机信息管理只招了3届,2002年录取了29人,实际报到20人,2003年录取34人,报到20人,2004年录取16人,报到10人。
招收了2年制的成人教育学生,使得我系的教学类型有全日制高职、专修和全日制高职成教3个类型的学生。这给我们的教学安排和管理增加了复杂性,学院对教师的课时结算是以一个班的学生50人为基数,成教班的学生人数少,课程的设置和课时也都和高职不一样,教师都不愿上成教班的课,这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向学院反映,又迟迟得不到答复,我只能作好教师的工作,答应教师如果学校不给课时,由系里负责补上。2004年最后一届的成教班只有10个人,教学安排更是复杂,他们的课只能插入高职的班,和高职的学生一起上课。
我执笔编写了成教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教学计划,设计了以数据库原理及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网页制作与网站管理、Delphi程序设计、SQL网络数据库、会计学、统计学课程为主干课程等20门必修课和3门选修课。
3届2年制成教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招生50人,2002届毕业18人,有2人退学,成教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等都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5月20日,学院下发了“关于学院开展教育教学自评工作的通知”文件,22日上午召开教育教学合格评估会议,各系部主任参加,张艺副院长就学院教育教学合格评估工作进行了布置,要求各系部要召开教职工会议,学习评估标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组织落实,分工负责,责任到人,要严格对照评估标准,开展自查,要处理好评估与教学和日常工作的关系。
洪致平院长讲话,学院评估已经列入了省教育厅的计划,教育厅的评估指标具有导向性,我们要对照标准校正我们存在的不足,评估具有激励的作用,各系部必须按学院的布置开展工作。
由于历史原因,我系的各种资料和教学档案不全,距省教育厅对新建专业的检查和评估的要求相差甚远。我们根据学院的总体布置和要求,组织全系教师学习文件,对照标准,本着以查促改、以查促建的基本指导思路,发动教师积极的投入到自查和整改工作中,撰写补充了一批教学资料。
由我执笔对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规划、学生的定位、高职特色的培养计划、培养目标要求和课程设计等作了全面的设计和描述。
设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现代管理理论、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信息处理与管理、网络建设和管理维护、WEB网站管理和主页设计、工业自动化、应用软件、电子商务信息管理和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化配送、销售管理电子化、电子商务应用(国际贸易)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科学制订教学计划,正确确定课程体系,合理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不断优化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学生的定位是 “职业性”和“适应性”。“职业性”就是要坚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以职业岗位与岗位群的需要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适应性”就是要坚持适应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适应面向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和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第三产业持续上升、新兴行业迅速发展的需求,以“能力为主、需要为准、够用为度”为原则,毕业生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技术服务,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网页设计与网站管理等技术工作。
制订具有高职特色的培养计划,在理论体系设置上,强调以信息技术开发和管理职业岗位规范、职业能力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适度、够用、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强化以突出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技术服务,信息技术管理岗位要求的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
培养目标要求是在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方面,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面向基层和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强化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业精神的第一线高素质的劳动者。
在知识结构方面,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仅具有较系统、实用的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知识,而且掌握软件设计开发和网站建设等基础知识。
在能力培养方面,要求学生具备利用计算机和因特网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备团结协作及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第一线高素质的劳动者。
设计的课程框架是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始终,5个学期不断线,三年级开始以尽责、爱岗、敬业、创业为主线,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择业就业教育等。英语教学五个学期不断线,第五学期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以培养学生阅读本专业文章资料,提高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根据培养目标,设置24门必修课程,5门选修课程与一系列职业技能训练课,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建立实践教学的整体观念,打破各个实践环节各自为政的局面,将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验、专业实训、现场实习等三部分,使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实践教学分校内、校外两部分。教学计划将基础实验、专业实训、现场实习统筹安排,实践教学课时占专业课时40%以上,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
按学院的评估工作计划节点,每天加班加点,除了自己完成报告的编写,还安排全系教师完成教学计划、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实训实验指导书等资料的修改和编写,5月和6月2个月基本完成了迎接新专业评估等一系列材料。
在完成自己并不熟悉的工作时,我们不必太过关注他人的目光,与其畏手畏脚,不如大胆向前,每个目标的实现,我们的自信心就又提高了一步,能击败困难的永远是乐观与微笑。
2023年4月6日星期四农历癸卯年润二月十六日忆记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