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出于对职场的厌倦和疲惫,让我索性就裸辞回家思考人生的意义了。人性是复杂的也是贪心的,所以才会有既要又要的想法。赋闲在家的我,也不能免俗地既想要生活过得松弛,又不想要过得太松弛。
在家思考了一周,我发现能够让人全神贯注地思考并用其来交流观点除了说话就是写作了。我决定开始写作。俗话说谋定而后动,首先是对自己的写作能力进行了自我剖析。在以往的工作中,我每周都会总结并输出长达上千字且结合图表数据内容翔实的工作报告。因此对于写作的框架、应用文的内容输出我并不陌生。多年来,我也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我读的书跨越很大,从仓央嘉措的诗到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学理论;从毛姆的小说到古斯塔夫·勒庞的社会心理学著作。然而彼时,我仅是个坐在观众席里进行欣赏式阅读的读者,所做不过是为故事或观点精彩鼓掌叫好。当写作的应用场景从职场转向生活或面对大众时,我的那些写作和阅读经验显得十分浅薄和无力。除了应用文以外,对我而言,去试水其他写作领域非常地困难。
如何提升自己的写作?
我确定的方向是:不断地阅读和坚持每日练笔。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一个将自己的思想诉诸笔尖的过程,作品是基于思想高度开出来的花朵。需要像作家一样去思考写作的问题,就要用作家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脑袋。阅读正是将他们的思想装进自己脑袋的秘密武器。
市面上关于写作的书籍琳琅满目,哪些书是可以现阶段帮我解决这个问题的?经过了解是两大类:作家们对于写作和阅读的思考类如《写作的诞生》《落花水面皆文章》以及写作技巧类《这样写出好故事》《三十六种戏剧情景》。了解作家对阅读与写作的看法以及他们告诫我们需要如何进行写作。就像哲学是指导人类行为的世界观知识体系一样,可以帮助我们降低写作路上的挫折感,减少走错的方向的概率。这些思想的学习应当先于学习写作技巧。它们就犹如指导我们在写作这条路上的明灯。如关于写作的选材,叶圣陶先生在书里写道:“所有的材料都是自己的经验,这是非常顺适的事。顺着这个方向走去,是一条写作的平坦大路。”;而关于写作的习惯,多萝西娅·布兰德说:“出于功利的目的,我们一般急于形成一个新的习惯或改掉一个旧的习惯,然后这样一来很可能会欲速则不达。不管你在这本书中什么地方看到一条建议,我劝你都不要挺直脊背,握紧拳头,咬紧牙关,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态度立刻投身实验。采纳和实施任何建议的前提都应是你发自内心的意愿。”;老舍先生劝我们:“全想过了再写,不要提笔就挥。”
《写作的诞生》中关于写作困难是这样描述的:“困难可能来自年轻和自卑。有时候,做不到才思泉涌的原因是害羞。”要克服这些自卑和害羞,在我看来就是需要在持续不断地练习中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方法,从中得到自信。 写作和说话本质是一样的,不过思想依托的载体不一样而已。所以写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在我读过的关于写作的书里面,作者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诚实地写作,写自己能写的材料,写自己所相信的事情。即使是写故事、小说,评判故事的成功与否在于它们是不是能够前后一致,最大限度地保持作品的一致性。写作人需要透过故事和小说表明自己对生活大部分重大问题的看法。如果写作的人无法清晰地挖掘出对问题的看法,那么他的情绪和思想就无法指挥他的笔尖让手与心相应,自由地写出文字。反之,习作者会被文字反驾驭,妥协地给出虚假的情感和思想。如此的文章也无法得到读者的共鸣。所以需要每日练习写作,用来训练思想对文字的控制能力。
每日写作训练的目标定下来后,需要严格地执行。我每天都坚持在知乎上坚持圆环任务打卡,让自己有一个写作的仪式感。刚开始写我不知道能写什么,叶圣陶先生隔着时空对我说能写什么就写什么。可这样写作的意义在哪里呢?这样的坚持会有什么样的效果?持续了快一个月了,渐渐地我发现开始有了一些关于自己的写作想法。每天我把脑子这些想法的写出来,并让这些文字尽可能地受我的控制去清晰的表达出心中所想。当然现在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就算是我写了提纲,但是还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一切本质还是没有想透,就开始落笔的原因,我总是能感受到急切的呈现想法的心情。
“从写不好到写得像个样子,其间也要经过一段辛苦学习的过程。学习无非依傍人家,但消化的功夫还在自己。”每日的练笔就是写作的基础。通过不停的练习先解决文章“通”与“不通”的问题,再解决“好”与“不好”的问题。 刚开始在知乎打卡,我经常在发布出去后才发现自己的文章会出现很多错别字,或者某个语句不通顺的情况。这创作上就并不是一件很诚意的事情。如果不把这些小毛病改了,问题的解决会止步于“通”与不通的层面,无法进阶到“好”与“不好”的修炼。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又定下一个目标,在发布前能够将全文通读两到三遍,改到自己无法发现问题为止。
在写作解决“通顺”问题的基础上,我也开始去学着像作家一样进行批判式阅读,不仅仅是被精彩吸引,而是带着剖析的目的去看书。学会像作家一样进行两次阅读,第一次整理内容的大纲,提出自己的问题去观察那些出名的作家们是如何处理写作过程中的困难的,去评判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那么好。还需要打破习惯的盲区,以好奇的目光去认真观察身边自认为熟悉的事物有什么不同,以保证能够拥有源源不断的写作题材。
“舒服做事,才有长久”一个知友在知乎里写道。这个观点和我不谋而合,纯粹的喜欢和坚持比功利欲望驱动力要更加强大更持久。热爱才会把自己全身心地沉浸入文字的海洋之中。全神贯注于写作而深陷其中让失业的我没有时间去迷茫或焦虑,只会像一块干燥的海绵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失业在家,不要犹豫行动起来,专注的力量会驱散前路的雾霾。人生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永远活在迷茫的未来,不如活在明朗的当下。
当然还有很多问题并没有在这段时间完全思考清楚,思考的过程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保持思想的活跃度才能感受到生命鲜活。失业并不是意味着失败,失去思考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