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种现象心理现象的认知,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我们讲课的水平和深度。
说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那么,什么是反映呢?平静的湖水倒映出的景象是反映,从一面镜子里边看到的,也是外部的反映,而这种反映是完全对外界的客观的,不变的反映。
而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能动的,是主观的。
心里有什么就会看到什么。
希望看到什么就会看到什么。(吸引力法则。)
存在就是被感知。(丈夫出轨的女人在得知真相前后的心理变化。)
人是社会化的人。4种人:内方外方,内方外圆,内圆外方,内圆外圆。
狼孩儿还是孩儿狼?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而作为一个有心理学基础的人,会说: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那些可恨的人,社会化不好的人,就是所谓的有娘生儿没娘养的人,不是很可怜呢?
这就是人文情怀。
当然存在着一个客观的世界,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大脑里都有一个独自构建出来的世界,这个大脑里的世界就是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人的大脑具有扭曲,解读,翻译外部客观世界,从而在大脑里形成另一个世界的能力。
具体如何扭曲、解读、翻译,就是每个人的思维模式。
粗糙的树皮
周末,陪女儿去爬山。
女儿看到这粗糙的树皮后 说:咦!真恶心,就像癞蛤蟆一样!
我说,你看到这树皮,就想到癞蛤蟆,是不是很不舒服?
女儿说:对呀!
那么,你除了感觉它像癞蛤蟆,是不是还可以感觉它也像那种脆皮巧克力的外表呢?
女儿说:还真是的,还真挺像的!
那么,你想到了脆皮巧克力之后,再看看那树皮,是不是就舒服多了?
是哈,女儿回答。
这就是心里有什么就会看到什么,也是大脑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还可以说,一念成魔,一念成佛。我们自己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创造我们大脑里的那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