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诗有一首木兰辞,说的是木兰替父从军的事。
由于角度比较新颖,题材高大,深受文人墨客和老百姓的喜爱。
后世就在此基础上演绎出保家卫国,杀敌立功,衣锦还乡等情节。
因此,戏剧舞台上唱出所有妇女的新生"谁说女子不如男‘’。
以花木兰为例,对歧视女人的大男子主义进行有力的驳斥。
文艺作品也罢,现实生活也罢,根据小概率罕见事件得出普遍的真理式规律,貌似很强大,不可辩驳。实际上,可重复很低,所以值得歌颂,不可得效仿。
因为有了三顾茅庐,知识分子就端着架子,等老板上门邀请,结局就是饿死。
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参杂各种因素起作用。假如,历史能倒转,重新再战一场,弱小打败强大不会出线第二回。
正因为反常,反而大书特书。但自然规律,不能违背。
女排六连冠鼎盛时期,曾与男排比赛。但还是赢不了亚洲都出不去的男排。
男女生理结构毕竟不同。女子取得的成就,有的男子一辈子也难达到。但女子也不一定非要在男子优势领域一展身手才能证明自己。
当年的铁姑娘队,三八女子带电作业班等,对女人健康的损害还是很严重的。
远古时期,男人外出打猎,女子操持家族,这是自然形成的,符合自然规律的。
俗话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
文艺作品满足人们猎奇心理,但不能照搬当做规律。
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儿童打败成人,女子打败壮汉等。
但古今中外,倚强凌弱一直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事。
抗日神剧,普通女子手刃多个日本兵,开心解气就行千万别当真。
地摊上淘宝的故事刺激人心,但生活中还是一分钱一分货。
物美价廉,性价比是自欺欺人的贫穷思维模式的一种。
不可否认真有普通农妇家里培养出多个名校高材生的事迹,但是财力铺就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学子还是占大多数的。
文艺作品尤其是经典名著有鼓舞人心的作用,我们从中可以汲取力量,战胜苦难,实现人生的逆袭。
但这本身已经说明是少数脱颖而出的你,普遍适用也就不存在成功不成功之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