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万岁!——桥畔随想

站在通洲桥上,望着脚下缓缓流淌的河水,忽然想起两三年前徐顺根老师在纪实文学座谈会上解读系列密码的那番话。当时在浦江作协会员间引起的波澜,与此刻水面的涟漪何其相似——看似激荡,终究归于平静。


通洲桥能自个儿看护好自己吗?


这座古老的廊桥,曾承载了多少文人编织的梦境。河水不会说谎,它记得那些真实发生过的故事:被休弃的妇人如何在桥头哭泣,守寡的女子怎样在寒夜里独坐。文人们效仿《廊桥遗梦》的笔调,给这些伤痛披上浪漫的外衣,却不知这是在往伤口上撒盐。

河水映着斑驳的桥影。我想起小时候在老家高畈见过的阿婆,她总是一个人坐在弄堂里左右张望。村里人都夸她面容俊俏,衣衫清爽,决不嫁人,为三个儿子付出了莫大的心血,却没人看见她偷偷抹泪的样子。她丈夫去世那年她才三十来岁,往后的年岁里,她就像一个传说,成了男人世界不老的话题。

估计在通洲桥桥头的茶馆里,几位老人还在不紧不慢地下棋。其中一位突然说起:"我那口子走了三年了,现在才懂她当年多不容易。"其他人沉默片刻,又继续走棋。这样的醒悟来得太迟,就像这座桥,见证了太多迟到的忏悔,幸好它还不时地掉落一些石屑,权当眼泪泼洒在河中。

夕阳西沉,给廊桥镀上一层金色。几个放学归来的女孩从桥上跑过,她们清脆的笑声回荡在河面上。望着她们远去的背影,忽然觉得,或许这座桥最好的故事,不是文人虚构的浪漫传说,而是这些真正获得自由的脚步声。自由万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