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贤碧
是谁把你从几十里外青山绿水美丽淙淙小河上那一道清代仿古的姊妹廊桥搬来安州区新县城?每当我散步到滨河之洲的姊妹廊桥都感觉好亲切。曾经,那里有我牵挂的人|
姊妹桥,那不是我妈妈童年的故乡吗?
初到姊妹桥,读初中时第一次妈妈叫了我和弟弟徒兴走了30多里的舅舅家,到舅舅家姊妹桥是必经之路。当我第一次走在上面时,仿佛已穿越到古代,很好奇!是谁把这座桥修成了雕花回廊,一座桥上面还修八角翘的房屋?桥下潺潺水声,透过桥板缝隙可以清楚地看见鱼儿不时跃出水面撒欢,浪花冲刷着大岩石的回声震感人心,真好看!想象着妈妈小时侯在桥上面光着小脚丫在桥上和几个舅舅奔跑的样子,一定很是淘气吧!想象看她在桥上望眼欲穿等待外公归来,那个撑竹筏的外公从茶坪河顺流而下把木材和药材送到绵阳,赚钱回来给她们买回的花生和糖果,分送她们兄妹们吃的情景。
廊桥上一定还留有山歌味道,隔着河唱醒的郎哥情妹,那首从母亲唱出的《羊儿吃草我唱耶》不知唱醉多少羞涩少男少女,那歌声还在廊桥斗拱上余音缭绕,好想踮起脚尖去触摸她。
清朝时期的长衫马褂背影仍在桥头拐角处,那处关乎姊妹桥传说的爱情故事至今仍在流传,那对杨家姐姐同时爱上一个上京赶考的秀才,可只因路途遥远又遇战乱,十年后秀才已是举人,说回来娶杨家姐妹为妻的,老天不作美,让姐妹俩相思成疾一病不起,而后香消玉损,看见的是两座早已长满荒草的坟茔,举人仰天畅叹,泪酒跪别,念念不忘,道每年都要回来拜祭杨家姐妹故冢,因隔河不便,于是叫人造了这座桥,后人为纪念杨家姐妹的这一爱情故事,便誉为“姊妹桥”。
桥下潭中鱼可多,皆若空游无所依,外公的叉鱼技术好准,不歪不偏正中那条大鱼。外婆给她们煮了鱼香味道,我仿佛早已闻到。
十年前是谁想到把外婆的姊妹廊桥搬到这个平坦闹市城区滨河之地,斗拱廊檐,勾心斗争,八角高翘,精湛艺木彩给描摹很是艳丽,若说把外婆门前那座姊妹桥比着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美少女,那这座有着现代化元素的姊妹桥就心精心打扮后的美少妇,一样让人心情愉悦!设计师们在原来的基础上放大了几信,横跨在安昌河上,也没忘了把那清代弹唱艺人请来放美丽热闹的桥头上,这让天数人过路人为之驻足。
每当仲夏之夜,酷暑难耐的三伏天时,人们便呼朋引伴,在湿地公园,在安冒河畔,纳凉的人们在灯火阑珊的指引下,欣赏着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找一处长椅坐下,那丝丝凉风从长椅下钻出来一直凉到心底,舒服极了,给这“桑拿天气“带来清凉的夜晚……
再说外婆姊妹桥,人们利用天然有利地形,把山歌缠在大山深处的树梢上,姊妹廊桥美丽的传说吸引着无数游客来访,人工打造的罗浮山漂流,激情从这里起航,那山间冰凉的雪山之巅雪水荡涤着漂流人的心,心情随皮划艇一桨一桨随水而下,那一朵朵腾起的浪花,那一艘膄皮划艇,激情漂流出来的是一首首美丽诗篇……
轻轻地抚摸你!外婆的故乡!深深地亲吻你,儿时走过的姊妹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