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孩子同学的妈妈微信我,有没有问老师期末成绩,我想了想,休业式下周,着什么急问呀。他们考的很好,六年级数学都能满分,向来对成绩不看重的我,不由有些羡慕。下午去接女儿,他和那个女孩一起学网球。我女儿也知道了他们数学满分,很羡慕,流露出崇拜的表情,我又看出她眼光里闪烁出些许的自卑。说起女儿的数学,她就仿佛是不开窍般,每次都会错几道题,难题一拐弯就绕不出来了,即使简单题也会抄错数的低级错误。她似乎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这不打网球也和那个女孩子一起学习,我女儿仿佛也是慢半拍,人瘦瘦的没有劲,动作也不到位,那个教练也是一直夸他的同学打的好,说我女儿像没吃饭一样打得没劲。女儿回来的路上,用怯怯的声音问我,妈妈我为什么比楠楠笨呀?你不是说人与人之间大脑差距不大呀!我安慰她说,宝贝,每个人擅长的地方不一样,有的人理性思维好,有的人感性思维好,你也要看你自己的优点,不要总是拿别人的优点和你去比较。只要自己努力过了就不后悔!我只能这样鼓励安慰女儿,他是一个敏感的女孩子,内向并且有些多愁善感。他说班里的老师也是经常说,学好数学更重要,数学分能拉开差距,你们现在的情况能看到你们十年后的样子。可是我有时候在想,这么早给孩子定性真的好吗? 也许是老师希望多给他们点压力,产生动力吧!
每每到休业式,看班里有几个孩子脖子上挂着金闪闪的金牌,排着队走出校门,前来接的家长们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而我们这些普通孩子的家长,有的灰溜溜接了孩子就走,有的习以为常,有的压根不在乎这些,但是不在乎的又有几个呢?我也知道前面竞争很激烈。我曾是个佛系的家长,我小学阶段不主张报文化补习班,总觉得没必要。运动和快乐才是首要的。所以我家娃成绩中等我很知足了。我们唯一报过英语口语。可是我发现周围有很多就单单数学一门就报了几家培训的。当然这个是双减前,那时候我周末带孩子去风景区写生,带她去大自然看风景,去美术馆欣赏画作,带她游泳,写书法陶冶自我,渐渐的我发现孩子有了些许的艺术气质,但是孩子数学成绩开始和其他孩子差距大起来了,不由有些焦虑,尤其高年级,正在我打算六年级开始报数学班补习的时候,双减政策下来了。这个政策我非常支持的,现在的小学生太辛苦了,搞得和中学生一样,一个个戴着近视镜,期末考试前刷卷量也够大。几乎每天几大张。小学老师堪比大学老师,苦口婆心的说着竞争,有一半同学上不了高中,流向职高,未来竞争很激烈等问题。孩子听得有时候感觉压力很。我有时候这样想,在面对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我这样想心情会清静些,学习是马拉松跑步,不要在乎一时的得失。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怕刚开始用力过猛,后面失去后劲那样最要不得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家长还是要摆好心态,不要再把焦虑传给孩子了,他们太辛苦了,我承认我有时候也挺焦虑,还是努力为孩子提高情商吧。做个淡定的家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