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重新理解了“抱怨”》
(一 )读书心得
1、“抱怨是一种负能量。 它令人讨厌,令人厌倦.......它的害处,并不仅仅在于浪费时间,也不仅仅在于那样会暴露自己的无能; 它真正的害处,它会让你不由自主地放弃挣扎。”
作为一个刻意注意过自己要减少抱怨,积极生活的人,发现自己也越来越不能忍受听到别人喋喋不休的抱怨了。
而对于在乎的人,相对来说能忍受的时间能长一点,包容对方的负面情绪。 但其实抱怨的人已经对包容的人造成了伤害。所以,面对问题与其抱怨,不如找人共同分析,怎么解决问题。
2、“抱怨真的会传染,而且强度还不小。 更重要的是,前期的症状不明显,等到你发现自己已经染上这种“病”的时候,可能已经很严重了.
3所以,挑选朋友是一件慎重的事情,如果朋友是积极、开朗的,那么你就赚到了!因为积极也会互相传染的,遇到了就要珍惜。
(二)践行清单
1、一旦开始抱怨就记录下来。 花三天时间记录自己一天的抱怨次数,管理自己的舌头和语言。
二《我们重新理解了“正确的价值”》
(一)读书心得
1、能特立独行又正确的事这里得有三点,缺一不可:能特立独想需要在知识、经验上都有沉淀;经过反复思考得出结论的能力;要“行”出来,而不是光去想。
这对应需要我们:
不断成长;逻辑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行动力。
2、之前的文章中 李笑来老师说过人分为“表现型选手”和“进取型选手”两种。两个人分别在意的就是“虚荣心”和“个人成长”。
而后者才可能发现正确的事情,又特立独行。所以,说到底应该回到元认知上面:只把注意力放在个人成长上面
3、我大部分时间以来就是表现型选手,我过于看重自己在父母中的印象,欠缺思考。我也越来越反思自己,不应该把人生放在取悦别人,而应该是发现正确的事再想方设法做下去。
当然,对于家人,态度上需要更有智慧的对待。
(ニ)践行清单
为一个选择做判断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去问周边人的选择再选择,而是自己去分析思考,请教专业人士,再做决定。
三、《我们重新理解了“别人的好”》
(一)读书心得
不管我么愿不愿意,我们从小就一直在被比较中长大。同学,邻居,堂哥,表姐,爸妈同事的小孩...
被拿来跟别人比较,几乎是家常便饭。而拿我跟别人比较,也是我爸妈的亲戚朋友的爱好。
小孩何苦伤害小孩,但事实就是这么无奈。被拿来比较,正面的促进作用呢?也许有,但是微乎其微。
但当时作为还是小孩的我,更多的是,要承受无谓的压力,以及按捺不住的嫉妒心。
这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当我们成年了,离开父母的管束,我们仍然把“拿自己和别人比较”作为头等大事。
这样会让我们有一些消极的倾向性,例如:只要能优秀过周围一小圈人,就满足了;
所以我们周围一小圈人不要太优秀,否则被比下去;我们只要呆在一个相对舒适的圈子里就好。
没想到,成功型思维的起点就是因为“怕被跟别人比较“。笑来老师花了两辈子才活明白,“你好,我也好”才是最高境界.
如果我们从小到大,父母就告诉我们,只要和自己比较就好了别人的好和坏,跟你没什么关系,但是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好的一面,拿来所用。
这样的父母,简直不要太棒,这样的小孩,简直不要太幸运。
没有想到,今天的文章,在我这里变成了一本如何教养孩子的指导书。
又有所得了.
(二)践行清单
1.尽量不拿我娃跟别的小孩比较,只关注他自己是否有进步。
2.当自己的嫉妒心起来时,提醒自己,对于“别人的事“应该如何看待。
四、《我们重新认识了“自我驱动力”》
(一)读书心得
1、正确的强烈刚需会成为最强大的驱动力。今天的共读文章,让我收获很多。连笑来老师基于自身的举例都可以分析咀嚼很久。
类似于:
找到学英语的刚需——阅读
善于分析的刚需——寻求真相
特立独行且正确的刚需——主动分析
优秀是一种习惯/刚需
其中第二、第三点是我觉得自己要刻意学习和练习的。
现在开始把“寻求真相”+“主动分析”列入刚需。
不关心真相,不愿意思考的人,注定活在别人的世界里,随波逐流,迷失自我。
2、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这是我很认同的一句话。 今天想讨论的是,这句话与:
“先完成,再完美“,两句话对我的影响。
我很长一段时间,写文、发文都卡住了,因为总是不满意自己的作品。(确实是这样的,相比于曾经写作的行云流水,对现在特别不容易进入用文字倾诉自我、“出卖”自我的状态,也许是有成年人的“偶像包袱”,也不愿意轻易暴露自己的“阴暗面”有关)
所以,我的文章写的虽然多,但愿意呈现在个人公众号上的却少。
“完美”是卡住我的一个词。因为我内心希望:“要做就做到最好”
但后来我思考了:“完成”是达到完美的必要路径;想要每一次都“完美”不可能。
(二)践行清单
1 长期目标定为“最好“,每一步设定为“完成”,
2 每一步的态度上”完美“,呈现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