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同事聊起《生命緣》這個欄目,看到生死離別的場景,她難受地看不下去。前幾天得知一位給媽媽看過病的老大夫去世了,知道這個消息也很傷心,不禁感慨,多好的人,怎麼這麼早就走了呢。生命的脆弱有時候沒有任何征兆,讓人措手不及。
小時候不懂生命是什麼,當時是少年不識愁滋味。記得筆記本里抄過冰心的一篇文章,開頭是這樣的,“我不敢說生命是什麼,我只能說生命像什麼。”生命看似具象,描述出來卻又有千般形象。
春節期間看了《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電影,片中的老師傅講,一生很快的,修不了多少東西。大意是修到一件精品就很難得了,也就是說可能有的人,一輩子都遇不到一件精品。我們總憧憬未來如何,未來到底在哪裡呢?種種拖延和逃避都是不敢直面人生的藉口。前不久一位中醫老師點醒,很多人認為醫療的意義是追求永生,實際上醫療不能讓人永生。
很喜歡一本書的名字,《時時可死,步步衛生》。一位很欽佩的老師也說過,人如果不畏懼死亡,會發現,很多事都可以放下。這些年覺得自己心智成長了很多,不再抱怨一些利益得失,有些過去很在意的事情,現在看來似乎很雲淡風輕。
人活一世,時運不由自主,能把握的只是當下。不虛度光陰、不計較得失,每一天都是自己喜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