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原生家庭”这个词开始逐渐被大家关注,因为大家发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性格有缺陷,心理极端甚至有些走上犯罪道路的人,他们的原生家庭都不好,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是父母感情不和,有的是缺少父母的陪伴,总之追根溯源,都是和他长大的那个家庭有关。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那些在爱里长大的孩子性格都很温和,总是会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而在经常发生“家庭大战”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总是感觉他们的身上带着“刺”,这些“刺”在他的生活中既伤害了别人也隔离了自己,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每个人的性格甚至做出的选择,大到一个人的婚姻里,都藏着他的原生家庭。
在一个不和睦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是最缺乏安全感的,可能在上一辈是看来“安全感”这是一个矫情的词,有人觉得有吃有喝就行了,这不是最大的安全感吗?可是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需要有吃有喝,也需要一些精神上的依靠。前几天我们班级有一个学生,那天早上上课的时候我就发现他不是很对劲,因为平时上课很认真的他那次一直都是心不在焉的,竟然连笔都拿反了,而且上着课突然就哭了,但是由于要上课我就简单安慰了他一下,等下课的时候我把他叫到一边问他为什么哭,他跟我说他爸爸妈妈吵架了,我就告诉他没事的,等他中午回家爸爸妈妈就和好了,他说他爸爸妈妈要离婚,他很害怕自己变成没有爸爸或者妈妈的孩子,他还问我是不是他好好学习好好听话爸爸妈妈就不会离婚了,因为他听到他妈妈说要不是有了他,他妈妈也不会过这样的日子。那天我心里难受了一天,听着孩子哭着和我讲这些我心很不是滋味,你看,有时候可能是父母气头上的一句气话,父母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只是不说而已,他心里什么都明白,父母在吵架的时候完全没有顾及到这会为孩子带来怎样的伤害,一个小孩子没有生存能力,眼睁睁的看着父母吵架甚至说去离婚,还听到都是因为他……这时候这个孩子的内心深处有多少卑微和恐惧,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只有两种结果,要么自卑到极点,因为孩子都是父母爱情的结晶,但是他却是父母的耻辱,他感觉自己的存在就是没有价值和多余的,他是不受欢迎的,他可能会想尽所有的办法来讨别人的关心,成为所有人眼里的乖孩子,懂事的孩子,可是孩子就是孩子哪里有真正的“乖”呢?小小年纪他们哪里会真正“懂事”呢?那只不过都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而已;第二种情况就是这样孩子的性格极端到极点,因为一直被忽视或者生活在缺乏安全感的环境里,所以他会做一些极端的事情来反抗内心的不满和吸引别人的眼球。总之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他们表面再正常,其实内心都有一定的缺陷,甚至这个孩子长大以后,这样的影响会伴随着他的一生。
再长远一些来说,原生家庭如何也影响着一个人未来的择偶观和婚姻家庭生活。你有没有发现,喜欢你的和你喜欢的,几乎总是一类人,他们之间总存在着微妙的共性……或者,你喜欢什么样的人、看重什么样的条件;早在你的原生家庭里,就已“极富个性”的形成了。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暂且称这个故事的主角为小A吧,刚大学毕业那会也曾相亲无数、倾倒男粉无数。可她最后的选择,并不是那位显而易见“条件最好的”――最具经济实力、最有发展潜力、且样貌品性也不差的;而是那位 “对她最好的”。其实“对她好”这是个抽象的概念,每个人对“好”的理解都不一样,当时小A的朋友惊讶为什么她会选择别人眼中不是最好的那个,知道了她家里的事才明白,原来小A的母亲是位典型的大家闺秀,A的家庭看上去本没什么不妥,经济小康、平稳和睦、严父慈母。可在A看来,自己家三十多年的和睦,很大程度上维系于母亲一直以来的隐忍――一方面是小原则上的不断妥协,由此渐被父亲身上的气息所同化;一方面是大原则上的始终坚守,才保障了这个家的品质和风貌。A的父亲是标准的大男子主义与家长做派。家务活很少担当、回家直接上饭桌、椅子倒了跨过去、油瓶倒了不带扶……虽然自己做得少,但对家人要求高,如果哪个细节不对了他的心思,往往一言不合就掀桌。A在少女时代也挨过几次不容分辩的“豪打”,每每那时,她就在小房间里恨恨的想:长大后绝不会嫁一个这样的男人。如此,她先生的温柔体贴和尊重女性,让A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莫大温暖――一种在童年就极度渴望并缺失的温暖。
国民女神张爱玲走过两段婚姻,她的两任丈夫都分别比她大14岁、29岁,原来张爱玲虽出生在显赫之家,但其父张廷重却是一个败家子。他不仅没有给女儿关爱,反而给了她惨绝人寰的冤枉、暴力、软禁,甚至叫她去死……很难说,她后来爱着的男人,是父爱般的男人、还是父亲般的男人,甚至只是为了印证自己在“父亲”眼里的可爱。原生关系中有这样一段话,“生命中,我们常常不由自主的与某些特定的人发生爱或恨的关系,潜意识中借着他们或快乐或痛苦的深度情绪互动过程,得到第二次机会,来医治过去所受的心理创伤、弥补过去的遗憾、满足童年时对自己特别重要却未能得偿的一些心理需求……”可能只有那个亦父亦夫的男人,才可以平息她的焦虑、安抚她的痛苦、用行动为她注入安全感,让她的人生得以重塑。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原生家庭的烙印,去开始成长的历程;我们一生都是带着自己原生家庭的缺憾,去寻找、修补和愈合。
一个女孩子如果在童年没有得到过父爱,那可能她的一生都在追寻那种像父爱一样的东西,可能在别人眼里“对她好”是家财万贯,可是在她眼里“对她好”就仅仅是那份安全感,是那份永远可以被坚定的选择的安全感,一个人可以被坚定的选择其实是很幸福的一件事,这说明了自己在另外一个人心里是独一无二的是重要的,所以他在别人面前是懂事的,但是只有在这个人面前她是可以任性,可以无理取闹可以耍小孩子脾气,可以活出最真实的自己,不用刻意用“懂事”来将自己伪装起来,而这份情感上的满足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东西,所以说“好”这个字,在不同的人眼里就有不同的定义。
原生的缺憾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成为一种埋藏的隐患,在日常生活里毫无防备、意想不到,以超凡的强度反扑。
结婚是一个慎重的事情,不要为了一时的冲动,或者因为年龄到了就找个人结婚吧而结婚,如果你对自己的婚姻不负责任也可以说是对下一代的不负责任,孩子在一个家庭中并没有任何的错误,因为他的出生不是他能左右的,但是如果你对自己的婚姻不负责任却是给孩子造成了一生的伤害。有句话叫“有的人用童年来治愈一生,而有的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不要让孩子一生都活在童年的阴影和负面情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