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一齐众楚】 与辰中诸生书 己巳(1509年)
谪居两年,无可与语者。归途乃得诸友,何幸何幸!方以为喜,又遽尔别去,极怏怏也。
绝学之余,求道者少;一齐众楚,最易摇夺。自非豪杰,鲜有卓然不变者。诸友宜相砥砺夹持,务期有成。近世士夫亦有稍知求道者,皆因实德未成而先揭标榜,以来世俗之谤,是以往往隳堕无立,反为斯道之梗。诸友宜以是为鉴,刊落声华,务于切己处着实用力。
前在寺中所云静坐事,非欲坐禅入定。盖因吾辈平日为事物纷拿,未知为己,欲以此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功夫耳。明道云:“才学便须知有着力处,既学便须知有得力处。”诸友宜于此处着力,方有进步,异时始有得力处也。“学要鞭辟近里着己”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为名与为利,虽清浊不同,然其利心则一”“谦受益”“不求异于人,而求同于理”,此数语宜书之壁间,常目在之。举业不患妨功,惟患夺志。只如前日所约,循循为之,亦自两无相碍。所谓知得“洒扫应对”,便是“精义入神”也。
【成长故事】
来自叛逆期妈妈的分享
身为父母,如何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未来?
答案只有一句话: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明心净心】
作为父母,如果自己都看不清人生的道路,不知道光明所在,何以引导子女走向光明?自己在黑暗中摸索,如何让子女在光明的康庄大道上建功立业?
真正的改变,从心开始。
【今日思考】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父母们认为自己努力挣钱,就是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然而,仅仅给孩子物质条件是远远不够的,与物质条件相比,更重要的是给与孩子精神养育,把你心中的爱给与孩子,请问问自己,你是否把无条件的爱给与了你的孩子?
【海萍老师导读】略有增减
本文是阳明先生于1509年被朝廷重亲启用后,从贵州龙场出来,赶赴江西庐陵县途中写给学生的一封信。告诫学生在求道路上一定要明辩是非,树立正知正见。
绝学:丧失传承的儒家圣学。后世将圣贤之学称为绝学,并非指圣贤经典消失了,而是指圣贤精神没有传承下来。自孔孟后,真正传承儒家精神的学者很少,求之人廖廖无几。所以说:求道者少。
中华文化是道统文化,对于道老子是这样说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即上等人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等人听了道的理论,有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下等人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称其为道了。)
不同的人面对大道有不同的表现,这取决于每个人心灵层面的高低,取决于格局境界的高低。有的人能闻听信授,有的人半信疑,有的人却觉得很可笑。
一齐众楚,最易摇夺。一个齐人被众多楚人围绕和影响着,就很难学好齐国话。比喻人是环境的产物,很容易受周围人的影响,从而失去自己的主见。古人云:”十个说客,不如一个夺客。”意思是说十份正能量,抵不过一份负能量。如同栽树一样,种活一棵树,需要百道工,可毁掉一棵树,只轻轻一折。
有时候,网络上、书本上或者旁人的一句话就有可能让我们的心中生起一股戾气,不知不觉中就会变得偏激且多怨,心中会累积很多似是而非的偏知偏见,错知错见。实际上有时看似是事实,但事实并不等于是真相。
你所看到的是你自己想看到的,或者说你只能看到你能看到的。
有一个著名的媒体人曾经这样感慨,他说:当我初入报社的时候一位领导人告诉我写作要基于事实,然而我在采访中发现一个怪象,基于事实我可以把一个好公司写成一个烂公司,也可以把一个烂公司写成一个好公司。一切都取于我对事实素材的选择。其中的关键是我可以选择事实。“选择事实”这四个字太要命了,这种选择呢一是写作都有意识的选择,基于个人价值观,选择一些支持自己观点的事实;二是无意识的选择,无意中过滤了一些事实,呈现给读都一幅不完整的图相。因此我们可以说,事实只不过是我们人眼所看见的表象,是海平面上露出的冰山一角,而真相是表象之下涌动的暗流,是海面下一大块冰山。你是谁,你就能看到怎样的世界。你站在3楼还是6楼还是9楼,所看到的风景就不同。
同理,心灵品质不同,格局境界不同,对于同一件事物的认识和感知就有天壤之别。
“清静为天下正”,只有一颗清静纯粹的心,才能敏锐地感知这个世界,从而透过表象洞见本质。
相反,一个满是私欲和不明的人所看见的世界都被自己心中的不明和私欲所扭曲、变形,从而陷入了各种偏知偏见,错知错见都浑然不觉。
今天,互联网科技的发达,让我们不出户就知天下,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出门的情况下接受到大量的信息,然而掌握这些信息并不等于了解真相,虽然我们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取到了信息,但谁知道这不是更高层面的一种“盲人摸象”吗?工具的发达,的确拓展了我们的见识眼界,但并不必然能增长我们的智慧,因为真正的智慧,不是从外面汲取的,而是从自己内心体证到的真理、真相。
今天,我们学习阳明心学,基于阳明先生提供给我们的坐标系,以更高层面的人的心为心,我们可以更好地看见这个世界的本质,阳明先生是心灵品质、格局境界比我们高很多的智者,他亲证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他给我们指明了大道 的方向,好比说自己是三段棋手,今天有一个九段高手给我们作导师,我们当然要听从导师的意见和建议。这就叫做“正诸先觉,考诸古训”。让古圣先贤成为我们的私人董事会,当我们背后有高人指点,就能站得高,看得远,就不容易被世间乱象所迷惑,也不会被各种纷繁复杂的观点牵着走。
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与谁同行。让我们以更高层面的人的心为心,心向光明。
【心得感悟】
之所以有缘牵手圣贤,是因为前两年朋友送了一本《觉醒》给我,从而知道了四合院致良知这个免费的中华文化学习平台,这两年自己犹如“中士”,半信半疑,断断续续地,只听听音频,并未从心上真正下功夫,因此没有太多的成长,但只要心中种有这颗种子,或多或少都有一种无形的方向和能量,特别在孩子教育上不至于走偏。
今日听了嘉宾分享,更坚信了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真理。9个月起孩子送到老家给爷爷奶奶带,一不听话便打骂,孩子因此严重缺乏安全感,叛逆逃学以至不得已休学在家,脾气暴燥,谁都管不了,父母甚至带去精神病院看病,但一切正常。就因为父母学习改变后,孩子从每次考试成绩都是个位数的8分9分考到98分,还当了班长,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能量啊!“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天底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有不懂得如何去爱的父母。只有父母这份原件正确,孩子这份复印件才不会有错误。
反省我这些年来对待自己的孩子真的是否做到了不求回报的爱了呢?答案是未必。孩子小时候只粘我,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没有了身心的自由,那时常觉得孩子就是个负担,因此心生抱怨;当孩子有哪些方面做到得不如其他孩子的时候,总起攀比之心,有时还会当着孩子的话说出口中来;当考试分数下降时,虽然我嘴上并没有说什么,表现出不在意的样子,但心中不满,有时感觉失了面子!以前常会感觉付出那么多为什么孩子还是会有很多让我不满意的地方………如何才能算是真正无条件的爱呢?如何做才能把握好严与慈尺度呢?
十个100天,十部经典。现在只是刚刚开始,坚信只要跟随圣贤思想,和同学们砥砺前行,相信这些答案终会随着我心灵品质的提升而浮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