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女人,影响三代人。
1、相识湖南妹子
我的嫂子——华姐,来自花炮之乡——浏阳。说起浏阳花炮,全中国估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一提湖南人,就想到辣妹子。嫂子的确爱吃辣,可是性子一点也不辣。性格温文尔雅,待人接物总是恰到好处又适中。当年在老家,只要是有亲戚有喜事,必让嫂子前去做陪,人好,人品又好就是这么受欢迎。
当年华姐才和哥哥谈对象时,华姐的父母家人都不同意,因为华姐是南方人,哥哥是北方人。生活习惯饮食各方面都有差异,再者华姐是他们家中五个兄妹中最小的孩子,家人终是不放心把这个最小的妹妹远嫁他乡。
而哥哥是家中长子,下面有四个妹妹。那会儿我和姐姐妹妹都还小,不懂世事。任何时候看,谁家有这么四个小姑子,吓都吓跑了。现在想来都着实佩服华姐当初的勇气。只身独闯华北平原来到河北的一个小地方,一个陌生的家,家中还有四个小姑子。
不仅华姐的父母不同意,开始,父母也是一千一万个不同意,那时奶奶还在,更是不乐意。生怕家中的独苗在南方扎了根,不回河北老家谁给他们养老送终呢?记得那时奶奶整天以泪洗面。
父母也是内心焦灼,两人最后商量得去一趟长沙,看看哥哥到底谈了一个什么样的姑娘,让哥哥这么死心塌地。于是父母双双南下到长沙。
那时哥哥在长沙做生意,华姐和哥哥是住在同一座居民楼里的房客,也为邻居。共用洗浴室,每每华姐用时,哥哥总是在旁边等着,这么一来二往,两人渐渐熟络起来。
还有个细节哥哥给我说过,是跟华姐学系鞋带。两根鞋带先交叉缠一下,接着双手的食指和大拇指撑住各自一边,相互交叉成十字,横套竖,竖套横,两根线相互这么一沟,一个完美的系鞋带蝴蝶结式挽花就出现了。同时挽出的是一段姻缘,一段良辰佳话,这是后话。
既然父母要去,哥哥就得安排好。哥哥告诉华姐,父母要过来见一下她。那时哥哥正处于追求华姐的时间,但是也没有十分明确男女朋友的关系。这是华姐后来告诉我。但也没有不好的印象,那就先了解着,既然对方父母来了,那就做好陪伴,哪怕是演唱戏,不是也要演好么。
父母南下是有“企图”的,其实他们心里也不满哥哥找个外地的媳妇,过去见是真,过去为拆散两人是重心。怀着“重大任务”,父母二人到了长沙。
哥哥和华姐去车站接了父母,华姐用她那温柔细语的南方口音热情的称呼着叔叔阿姨,按照父母的性格肯定是把华姐家的三代家庭问个透底。
通过在长沙的相处,一起出游,一起交谈,父母对华姐的印象还不错。真正让父母安下心来的是中间出了一个小事故。
一天早晨,母亲起来闹眼疾,父亲在慌乱中找眼药水,误把502当成眼药水给母亲滴到眼睛里。现在想想都后怕。父亲有多糊涂,母亲得有多难过,儿子感情的不让人顺心,父亲的不细心又差点要了母亲的双目。
幸亏去医院抢救及时,母亲的双眼没有大碍。华姐得知消息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在医院对母亲悉心呵护照顾,完全打动了母亲那颗僵硬的心。心中默默地承认了哥哥和华姐的关系。母亲的眼睛没有什么问题,休息了几天,和父亲就赶回河北。
父母的南下,其实是促进了哥哥和华姐两人感情的发展。若说在父母没来之前还不完全确定关系,父母走后,倒是明确了关系。若说是父母来考察儿媳妇,也可说是华姐在观察准男朋友的父母,从和父母接触中,华姐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或多或少了解了一家人的为人,都是通情达理之人。
哥哥在华姐家也是经过重重考验,最后得到华姐家人的认可。华姐的父亲说过一句话,他最不放心的就是他的小女儿,但是看到女婿对小女儿的疼爱有加,就算他不在了,他也很放心女儿的生活。这是后话。
后来他们夫妻二人碾转多个城市做生意,展开了不一样的人生。
2、只身入河北
1998年农历腊月二十四,哥哥把华姐迎娶进门。
婚前华姐来家里认过一次门,那时,家里养着一条狗———黑子。很奇怪,只要陌生人来家里,黑子都会对着人家汪汪汪半天。可是华姐进家门时,黑子就是躲在它的小窝旁边,直直把华姐迎进院落,目送到正屋。
后来,我跟母亲说这事儿。母亲说,一家人就是一家人,连黑子都能感觉到。所以,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动物也是通人性的。
自入栾家门,按照嫂子那边的称呼,把嫂子称为姐姐,这么多年我们姐妹几个也都这么叫着,相处的也真如姐妹般亲密。
身边很多人都说,有哥哥的妹妹,在哥哥结婚后,妹妹和哥哥之间就被“嫂子”这堵墙给隔离了,可是在我们栾家却没有。哥哥结婚后,我们不但没有失去哥哥,反而多了一个好姐姐。遇到什么事了,我们姐妹几个可能不会跟父母说,不会想着跟哥哥诉说,而总是和华姐倾诉。
虽然哥嫂结婚那时我和妹妹都还小,但心里却想着,嫂子那么远嫁到我们家,一定要好生相处。事实,二十年来,我们姑嫂之间从没有红过脸,有过不快。让我们体会到的只有亲情。
前几年,我购房时,华姐主动打电话问我有需要就说,她都给备着。在别人,都怕出嫁的姑子找到娘家借钱时,我家的好嫂子却总会雪中送炭。不仅是我有这待遇,妹妹也是享有殊荣。
记得我上师范那会,每个月回家返校时,华姐总会给我带上两罐酱菜,酸豆角之类好吃又耐放的。每每到学校,都让同宿舍的同学好一顿羡慕。
不管是上学还是上班后,只要遇到姑嫂之间的矛盾话题,我就得躲远一点,生怕我一说我家的好嫂子就被她们羡慕嫉妒恨。
3、扎身商场
华姐是幼师毕业。在和哥哥相处之前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婚后为了帮助哥哥事业的发展,只身转入商场打拼。这一拼就是二十年了。
他们结婚头两年是在长沙发展的,生下侄子后在河北老家留守一年。当时哥嫂和母亲一起做羊绒生意,当然哥哥自己的汽配生意也没落下,只是区域限制在临近的山东济南。
不管是羊绒还是汽配,华姐都一一亲试。所以华姐进入一线生产线,帮助母亲打理羊绒制品。哥哥在外跑市场,华姐就在家帮忙发货。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
那时我们几个妹妹都还在上学,家里基本是华姐帮忙打理生意,只有到周末,我和妹妹才会打个下手。
在河北停滞一年后,哥嫂再次返转长沙开店继续经营汽配生意。长沙短暂两年的打拼,起初还好,但是时间不长,由于市场商家乱打价格战,生意越发不景气。还好哥哥有独到的眼光,迅即开辟了成都的市场。
当然,开始没有举家全搬,而是哥哥先到的成都,华姐依然在长沙暂时留守。等到哥哥在成都站稳脚跟,夫妻俩才确定无疑,把生意全部迁移到西南区域。
想想真不容易,那会儿,哥哥单枪匹马开启成都市场,华姐独自一人带着幼小的侄子,还要打理店里生意和带好几个员工。
是什么支撑着夫妻俩两地分居坚守生意,再怎么艰难依然走下去?那就是“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就这样,在成都哥嫂开辟了汽配生意的辉煌,这是二人齐心协力,不畏艰难险阻一路走过来的。
从库房到店面,成立公司,一个分店又一个分店的开业,夫妻二人走过的艰辛,只有他们二人吃过苦的人才知其中的不易。
哥哥跑市场,华姐打理店铺。二十载相安无事,正是哥哥有个贤内助,才会把家维持的好。扩店面,置办房产,如果没有个好助手,路不会走的如此顺畅。
对老人也是孝敬有加。华姐在老家给我们父母购置两套房子,开始是套多层,但是由于年龄大了,老人上下楼不便,没过几年又购置一套高层,带有电梯方便老人出入。
从小我们几个妹妹就把哥哥当作我们心里的英雄,华姐是通情达理,哥哥亦是为人谦和有度。家里家外,朋友亲戚都以哥哥为榜样教育家中的孩子。我无数次遐想,如果谁谁有哥哥一半的勤劳,生意都会景气。
哥哥给多少人树立了标榜,华姐在妹妹心里也是好媳妇的模范。每每遇到家中杂事,我想到华姐,对那些事也就看开了。
一晃二十年,华姐和哥哥二十年的婚姻。在妹妹的眼里,除了敬佩还是敬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希望他们更完美的走下去。
4、姑嫂情,姐妹情
华姐在我们这个大家庭,我觉得就是整个家的支点,最重要的人。俗话说,一个女人管三代。这话一点不假。
为人媳,对老人尊重孝顺;为人妻,做到内外兼顾;为人母,身兼一个“好”(儿女双全)。
若说“陪伴”,是华姐给我们姐妹最好的陪伴,给父母最好的陪伴,给孩子最好的陪伴。而华姐为了陪伴我们这些人,我们却忽略了她的感受。
哥哥为了公司发展,常年在外,忽略了妻子。儿子想有自己的人生,奔波他乡,忽略了对母亲的陪伴。家里的两个支柱都在外,华姐在家带着可爱懂事的侄女兼顾生意,照顾老人撑起这么大的家业。妹妹们都看在眼里,心疼在心里。
二十年的姑嫂情,姐妹情。
二十年,我们没红过脸,没有任何事情不愉快,有的只是彼此的牵挂。记得我在西安念书时放假去成都,有天晚上因为侄子的教育问题哥哥和华姐吵吵,最后华姐那天晚上带着侄子去店里过的夜。
当时,我和妹妹都在,我们不管谁是谁非,反正觉得华姐委屈。即使夫妻有别扭,连个娘家也回不了。
即使才结婚那会儿,我们觉得华姐也很不易,那么远和一个男人在他乡成家。我们姐妹虽小,也知道,一定要和嫂子好好相处。这么多年我们相处和谐稳定,亲情难分。
姐妹虽然天南海北不在彼此身边,可是不管遇到任何事,我们还是第一时间联络。距离没有拉开感情,距离更加加深了我们的亲情。
一个好嫂子,一个好儿媳,对上行孝,对下有爱。这么一位好女人撑起一个家业,一个好家庭,需要有个责任心的男人,更要有个顾家内心强大的女人支撑。
华姐不仅照顾家人兼顾家庭更要的是在事业上给男人力量,哥哥几世修来的福分,让自己拥有这么一位好伴侣。
从小母亲教导我们,一直给我们灌输一个信念,一个人一定要怀有一颗善心,不行恶事。因为自己心向善,所以善良的人也会向善良之人靠拢。
哥嫂都是怀有善心的人,这样好上加好命中注定了哥哥和嫂子的好姻缘,他们的美满生活影响着家人,让我们一起继续行走在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