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现在我来说说第一、二两回的梗概中心。
第一回:故事发生在元末明初,名流王冕是吴敬梓竭力表彰的人物,置之卷首,有以之为士子楷模之意。
王冕的性情品格卓异,杰而不群,率真,爱读书,研究学问,但不谋求做官,言语谨慎,不喜欢攀结权贵,擅长画荷花,孝顺,政治见解高妙。主张:当国者要以仁义服人;为政者,不可酷虐百姓;柿子,读书人是仕宦还是退隐都要讲究文章学业,道德品行,不可一味追逐功名富贵。他认为,八股科举,是造成读书人堕落的根源。
正面次要人物王冕的母亲和受雇的邻居秦老。为人厚道,见识非凡,支持王冕。尤其是其母亲,看透官场,警戒儿子。
而文中的反面人物危素、时仁,是为官之读书人;而那些胖子啊,胡子,瘦子,他都是乡绅,大都是由科举出身,他们互相攀结,追名逐利,置百姓不顾,反映出,八股科举毒害之深重。
此回书中所出现的各类人物,在小说的正文中,均可寻到他们的同路人,虽然,人物姓名不同,故事情节有异。然而,在反映作品的主题思想上,却是一致的。
第二回:这一回是小说的正文部分,此时正值天下繁富之成化末年,故事发生在山东农村的薛家集。
主角,是蒙师周进,他穷困潦倒,落魄难堪,痴心功名,60多岁连个秀才也没考上,受尽屈辱,神经压抑。
这一回回末,周进撞号板昏死贡院。他为什么会有此举?
先看三组人物,第一组,以夏总甲为中心的几个乡村头面人物;第二组以秀才梅玖为中心的士绅的代表;第三组以王惠为中心的中举为官的读书人。
第一组人物为周静出场,做了铺垫,夏总甲是谁?他是不入流之地方的一个保甲,但是,他却能够在乡里颐指气使,其亲家申祥甫依仗权贵,趋炎附势更甚!他们的言行表明势利侵蚀人心,深入社会的下层。
第二组人物梅玖,是新进的秀才,年少气盛,为人刻薄,一直在挖苦讽刺老童生周进,轻薄嘲笑,刻毒揭短,假意恭维,无半点仁德。其实两人处境也没多大区别。
第三组王惠上场,他的气势是在梅秀才之上的,因为他是举人,身份大大高于童生周进,其言其行高傲,视周进如同无物啊。交流之间尴尬难堪,用餐的差距,王离去后打扫收拾王举人吃喝垃圾的悲酸,着实不堪!
这周进本是重重受辱,又遭遇夏总甲勒索无果辞退,处境愈加艰难!
幸好有姐夫金有余为中心的几个客商怜悯接济,方得到拨云见日,时来运转,连中三场,此为后话,暂不细表。
下面的明清科举考试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