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会在外国语学校遇到我高中的老师,没认出他前,一身中式服装打扮,白色大胡子的他,让我以为是哪位道者。不过声音“暴露”了他的身份,记忆真有神奇的力量,我瞬间断定他就是教过我的一中高三毕业班的林老师,而现在他已经是外国语学校的校长。
记起他在课堂上的侃侃而谈,旁征博引。从不用带课本,知识犹如与他黑亮的胡须一样浓密。如今黑胡子变得雪白,但智慧却变得更加深邃。知识能涵养一个人,看来一点没错。
今天有幸聆听到他的教子智慧,再次成为他的学生。
1.求同存异
求同:
用同样的爱对待每个孩子。
不要用学习成绩去评判每个孩子,这样会让学习差的孩子给自己贴标签,学校的三年是让他感觉在“监狱”中煎熬,还是在不断自信的养成中度过呢?
学校要求初中的学生数学,英语的分数平均在90分以上,因为数学英语是基础搭建的学科,盖的是高楼,底层搭建好,后面的楼才会牢固。
政治,地理等学科盖的是平层,前面没学好,后面还可以补。
外国语学院孩子学习苦,只是对一些刚入校英语,数学基础差的同学,为的是把他们的成绩先抓上去,先夯实基础。
存异:
学习好的同学让他们学会自我学习。
到高中,让孩子构建自己的学习系统。为大学生活做好准备,知道自己的目标和学习发展的方向。
校风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很大。
“会学习的孩子在那都会学得好的。”
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在一个不良的环境,孩子的学习会不断受到干扰,如何独善其身呢?
职业教育为何成为一种无耐的选择。
国家提倡职业教育是为那些上不了高中或者好的大学,提前学一门技术,以便未来可以用样立足于社会的考虑。西方国家在这块做得特别的好,技术工人的发展并不比那些高学历者差。
但问题在于,我们一些地方的职业教育有点变味,主要就在于校风的管理上,近段时间发生在学校门口的打架或者霸凌事件基本都有这些学生的参与,职业学校成了问题学生的制造所。
好学习不是单行道:
以前的孩子学习优秀,体育不一定优秀,
现在的孩子,学习优秀,往往各方面都优秀。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说孩子优秀,其实是父母优秀。
一个班级,对老师考核的要求常常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达标率98%,一个班50个学生,意味着允许一个不合格,这已经是相当优秀的班级了,但从家长的角度考虑,不管这个孩子是谁家的,对他们就是100%的失败。
不抛弃,不放弃,是身为一名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
我们的孩子表现优秀,其实是他们的父母优秀。不同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以及与学校的配合度都不一样。
有些学校孩子的父母,一有老师向家长反映孩子情况,家长给与的回复:我那孩子就那样,不会读书,看他回来看我怎么抽他。父母如此,也难怪孩子会有这样的学习态度了。
2.父母要做的两件事:
学会爱孩子,爱是肯定,不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不是把自己没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
学会鼓励孩子,多看优点,少看缺点。
学会睁眼说瞎话,目光不要太锐利。
不要在孩子生气的时候去解决他的问题,不要在自己生气的时候解决孩子问题。
3.严格与严厉的区别:
严格:孩子作业没做,给他约个下次交作业的时间;在约定好的时间问他,还没做,继续约一个时间;接二连三,孩子知道老师的严格,就会按老师的要求做。
在课堂上,常常自己会收起笑容,生气的看着学生,但心里其实是乐呵呵的。
严厉:作业没做,罚抄,罚跑。孩子觉得自己被惩罚了,这件事就结了,下次可能继续做。这样,老师与学生没完没了的“战斗”开始了。
有时候真迫不得已惩罚了孩子时,要有一个收的动作。比如让孩子帮你做点事情,孩子会很乐意,同时会觉得刚才老师惩罚的是我的那个行为。
4.做事业,得意的时候恰恰是最危险的时候
我不怕事业遇到困难的时候,因为通过毅力和勤奋,相信一定可以克服;
我担心的是现在事业好像有点起色,反而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5.孩子真正需要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和勤奋的能力,前面学好是暂时的,后劲的才最重要。
缺少独立能力如同身边一个出国留学的孩子,因为要给同学做西红柿炒蛋,向父母请教,要知道那时的北京时间是凌晨两三点了,其实一个“度娘”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6.孩子成长了,我们没有成长,这才是问题
孩子不再是我们怀抱中的婴孩,他总要成长,一天展翅高飞。
孩子的成功才是家长最大的成功。
以前的万元户觉得自己很牛,常常用物质来表现自己的优势;现在即便是亿万富翁,也会格外低调,更多关注孩子的教育,因为这才是更大的面子。
自己19岁做老师,现在55岁了,教龄35年,还在不断学习和成长,让自己更专业。
关于我提出的,两代的父母所遇到的教育问题,为什么现在感觉更突出呢?
“其实是以前更严重,因为每一代的认知都在发展,现在大家对教育更加关注了,是社会进步的结果。”
总结怎么多年的教师经历,林老师谦虚的说:“不误人子弟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