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去公司办理了离职,并且急辞。在公司工作的日子,每天呼出几百通电话,能成交的了了。记得打套餐最多的是23个,那天奖励是超过16单每单奖励1元。那天我是46元。但是运气不好的时候,一天只有几块钱,不是不努力,觉得真的是和运气有关。一天几百通电话,就要说上百次同样的话,说到嘴“tulu”的感觉,貌似不是自己的嘴了。
最重要的是成功量稍微上不去的时候,那位看似貌美的领导的眼神,让我想起了小时候hou妈的眼神。(如同简爱中她对舅妈的描述)是那种认为你“可笑”而不必说出那两个字来、某种高傲的神态,冷淡与举止和漠然的声调,就充分表达了她们的情感,而不必借助十分粗鲁的言行。然而无论是明嘲还是暗讽,对我已失去了一度有过的影响力。我向来有个习惯,一遇上别人高傲狂妄,自己便退缩不前。 我清楚地记得她的面容,所以急切要寻找那熟悉的形象。令人高兴的是,时光消蚀了复仇的念头,驱散了泛起的愤怒与厌恶之情。过去,我带着苦涩与憎恨离开了这个女人,现在又回到了她身边,仅仅是出于对她极度痛苦的同情,出于不念旧恶,握手言和的强烈愿望。那里是一张熟悉的面孔,依旧那样严厉和无情---难以打动的眼睛和微微扬起的专横独断的眉毛,曾有多少次俯视我,射来恫吓和仇视的目光!此刻重睹那冷酷的线条,我童年时恐怖与悲伤的记忆又统统复活了。
上大学时记得在学校图书馆读过这本书,已经不记得当时读完没,印象中只有模糊的记忆。只记得当时的自己沉浸在图书馆中外国文学的世界里无法自拔。现在想想,当时是幸福的。不用为快过年没有收入来源而焦灼。看看书,写写字,坐坐草坪,看看天空,都是无比自由和享受,心里是没有这么大的压力的。对于这一切,都可以坦然接受。这是那个年纪的馈赠。
那段时光,虽然有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但是从未抑郁过。每天朝气蓬勃,积极乐观,刻苦努力,只为早一日离开那个家。
之后的几年里,工作不如意,生意失败,让我对人生彻底失去了信心。不想出门,一个人走在街上会害怕,会恐慌,就如同站在马路上,四周都是嘈杂的人群和来往的车辆,有种自己随时都会被淹没的可能。只有房间是最安全的。所以那段时间除了晚上出门买东西,白天从不踏出门半步。直到那段时间看了篇文章,说一个人抑郁的程度有几种。在想,这是不是抑郁?
以前觉得迫不得已的选择是一种退路,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无能的表现。现在一点都不这么觉得了。
这个社会,有人是在顶端,有人是在基层。
有人有鸿鹄大志,有人有朴素生活。
理解每个人的不容易,以及每个人在独有的教育背景,家庭环境,内心困境做出的选择。
我们随口说的别人怎样怎样,都是那个别人日日夜夜纠纠结结,最后做出的最优选择。
培训大师李强曾说过:当你拥有第一份工作的时候,你正在体现你生命的价值;当你做好一份工作的时候,你正在使你的生命升值;只有懂得工作是自己的人,才真正懂得工作是多么的快乐,生命是多么的有意义。我觉得这句话的前提是,这份工作是否是值得你去做。现实是如此残酷,只有基本的生活有保障,才有资格谈诗和远方。人生需要一个规划,找准自己的方向,就从现在开始,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