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一个普通的家庭长大,父母是地道的农民。从小到大,他们都把经济来源输送给了四个子女,供他们读书,养育他们成人。
所以我一直没有花钱的习惯。以前是没钱花,现在也是;现在工作有收入了,还是觉得不该花。因为我的父母,从来都不舍得花钱。
我初中三年,穿的是13元的球鞋,买的最贵的衣服和裤子,没有超过二三十块的。穿什么对我来说都一样,我不照镜子,不打扮,不讲究衣着。在那个村子里,没有人去关注这些。
等到县城读高中,我才第一次买了“名牌”。记得第一件衣服是“(自由)空间”的,第一双鞋子是“CBA”的,第一条牛仔裤裤子是“海豚”的。我管它们叫名牌,因为它们比我之前穿的衣服贵得多,好几倍的价格,要几十甚至上百块。
再后来,我同学给我算了一笔账:与其一个学期换两双13元的球鞋,不如买双200的鞋子穿三年,既舒服又好。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接受了贵,开始买“安踏”,“特步”,“乔丹”等品牌。其中最贵的单价已经去到两百多了。
不得不说,从小到大贫瘠的物质生活对一个人的消费观和金钱观影响是巨大的。上了大学,我穿的衣裤基本还是地摊货,都是100元以内的单价。倒是鞋子要两百左右一双,好在两三双就穿完了整个大学四年。
毕业的这三年里,我基本没买过衣物。实在需要就淘宝,或者是到“快鱼”去买。因为都是几十块就能搞到一件。今天我下定决心要买“牌子货”,我希望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形象来过好每一天。于是我去了“优衣库”。我买衣服啦,不止一套,我买了两套。总共花了上千块。
这是我从小到大在衣服上花的最大的一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