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日更写作只坚持了十几天,带给自己的益处却颇多,它让自己能每天如约坐在书桌前,开始习惯面对自己的内在——带着好奇、欣赏与觉察,敞开。尽管存在着求关注与肯定的内在渴望,但是这毕竟是一份难得的探索机会。
昨天的心境有些乱,也有可能开始有意去觉察自我了,才发现里面的世界其实是没有秩序的,需要关注与逐步整理。今天没有太多要写的,自己的内心还是有些凌乱时,有些负面的东西自己还是需要耐心来发现和整理,那么对于当下来说,可能最好的处理就只能看到、欣赏自己的觉察了。
这一两天读了一些关于心理、哲学、身心灵的书,当下梳理一下,既是对自己读书的一个总结,也是有意推荐一些有益的精神补给送给有缘人。
《少有人走的路》—— 目前为止西方心理学通俗读物的天花板级之作。深沉而不失平实,有人本主义对人性潜质的珍重;现实主义心理治疗对行为改变以及如何改变的强调;有科学主义精神与方法对心理学理论的支持与丰富,难能更贵的还有,作者对信仰在人性关怀中巨大的影响充满着深深理解与关切。总之,这类好书值得处在各个心灵成长阶段的人去咀嚼。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对心理学及心理咨询感兴趣的入门启蒙读物。虽然是入门之作,但内容与形式都颇为不俗,一只有着抑郁失落情绪而充满无力感的青蛙为主人公,找到了一位克制、冷静的专业咨询师——鹭鸶,全书的叙述脉络主要围绕他们之间的咨询及蛤蟆心理发生的变化而展开,作者把一个规范化、专业化的咨询流程描述得生趣盎然,读来别有一番新意。特别是后面几章触碰到蛤蟆先生的原生家庭及早期创伤,鹭鸶有一番对于内在父母、小孩及原生家庭理论的论述,这些经典理论由鹭鸶用简单、自然又充满关怀味道的语言娓娓道来,读来既亲切又让人心怀感动。
《一念之转》—— 前些年读的时候,很是痛苦,对于心理自助读物来说,这本内容量不算小,加之很多人物(辅导师与求助者)的对话,涉及生活情感故事、细节、众多外国人姓名,读来头昏脑涨。更重要的是,自己没有身心体验,都是用头脑去理解,神吞活剥,着实费力,效果也欠佳。今年上了萨提亚的家庭系统体验课以后,自己的感受力被激活了,因此重读这本书,感受是天翻地覆地不同。看到求助者的痛苦,辅导师的慈悲与智慧,那些穿透人心的话语,一边读,一边忍不住地流泪,阅读一本心灵读物而有这样的体验平生还是第一遭。这本书就人的信念、认知是如何给我们带去痛苦而不自知的,有了一个更深的挖掘,值得进阶学习者阅读。
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