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半夏
又到了收玉米的季节。
地里轰隆隆的玉米收割机在忙碌着,主人只需要把机器仓里的玉米装车,拉回家。机械化,让收秋变得既快又轻松。但我还是怀念小时候收玉米的情景。那个时候的青纱帐,就是我的甘蔗林。
玉米熟了,大人们拿着袋子钻进玉米地里,把一个又一个大玉米棒子从玉米杆上掰下来。而我们小孩子,一开始也会钻进去掰几个,但只是图个新鲜凑个热闹,掰不了几个就罢工了。几个人要么坐在地头儿玩耍,要么就该踅摸能吃的东西了。
这个季节地里能吃的东西还真不少,有香马炮,有酸甜的黑蛋蛋儿,但我们最爱吃的还是甜得像甘蔗一样的玉米杆儿。
那么多的玉米杆儿,到底哪个甜?这可是个技术活儿。先观察,凡是那些长大棒子的玉米杆儿,一般不甜,那些只接了一个小棒子的,却极有可能是甜的。再观察,那些根部呈紫色的玉米杆儿,有可能是甜的。其实,最有可能甜的是那些被人掰走嫩玉米的玉米杆儿,又粗又壮,不光甜,汁水还多。当然,观察,只是第一步,还需要进一步确认。确认自己看上的玉米杆儿到底甜不甜,需要趴在玉米杆儿上咬一口。甜,就从根部折断,去掉玉米杆儿的尖儿,剥去干皮,从接玉米的地方,从上往下吃。一口一口咬掉外面的硬皮儿,露出绿盈盈的瓤儿,咬一口,嚼一嚼,妈呀,那个甜啊,就像蜜一样。有一种玉米杆儿,基本上不用咬一口的方法去确认,只要是看到根部有一道儿裂纹的,基本上都是甜的。
趴在玉米杆儿上确认甜不甜的时候,有时候也会出现失误。不甜是小事儿,有时会遇到一些玉米杆儿,有一种怪味儿,据说是尿骚味儿。万一一口咬到这样的玉米杆儿,算是倒霉,禁不住“呸呸呸”朝地上连吐几口。其实,玉米杆儿刚刚长出棒子的时候,我们一帮馋嘴猴儿就开始觊觎那些玉米杆儿了,明知道这个时候根本不可能甜,但还是会趴上去咬一口尝尝。临路的很多玉米杆儿,通常都会有小馋猫留下的牙印儿。
越是甜的玉米杆儿,也最容易招虫子。这是一种小肉虫,白色,背上有的有一些棕色小点点儿,它们也和小孩子一样嘴馋,也喜欢吃甜的。别小看这种小肉虫,牙尖嘴利,能咬动玉米杆儿外面的硬皮,钻进去吸食里面的汁水儿。一般情况下,一看到玉米杆儿上有虫窟窿眼儿,即使再甜,也会被丢弃。不然,吃着吃着,吃出一条小肉虫,也是一件挺恶心的事儿。
记得,每到收玉米的时候,我基本上都是在家做饭。不管是中午,还是傍晚,娘从地里回来的时候,都会抱回来一捆挑好甜玉米杆儿,作为对我的奖励,也是家里几个小孩子的零食。
我们对玉米杆儿的喜爱,从收玉米开始,一直持续到玉米杆儿被砍掉,打捆儿,堆成垛。我们在围着大堆玉米杆儿玩儿的时候,如果发现哪一个还是青丝丝的皮儿,就会趴上去咬一口,如果甜的话,就从打好的捆儿里抽出来,美美地享受那份甜。只是,玉米杆儿到了那个时候,瓤儿里的水分就少了,吃起来,也不那么甜了。
今天中午,我在村边的那条小路上散步,路边就是大块大块的玉米。我按照以往的经验,挑了一个细一点的,省去了趴在上面咬一口的环节,从根部折断,剥掉干皮儿,咬掉硬皮儿,咬一口,还真甜。不舍得吃,带回家给侄子和侄女吃。他们先是质疑能不能吃,看我示范以后很享受的样子,就一人一节吃了起来,都说甜,但都觉得不如甘蔗。
现在的小孩子啊,不光没有我们找甜杆儿的技术,还少了很多很多快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