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故事体的人物传记。《华尔街日报》资深专栏作家格里高利•祖克曼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华尔街集体疯狂的时代,因为逆势而行而收获成功的故事,极其精彩。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次贷危机,如果不是作者一上来就保证这是他对故事的主人公约翰•保尔森进行了近两百个小时的采访后才完成的作品,我会觉得,保尔森的故事,只会发生在好莱坞的电影里。
和大多数同龄人相比,约翰•保尔森确实是一个聪明人。他在幼儿园时就会靠倒卖糖果赚钱,孩童时代参加了天才儿童培训项目,19个月就修完大学毕业所需的学分,在精英云集的哈佛商学院里名列前茅……不过,他闯荡的地方是华尔街,那里到处都是常春藤名校出来的青年才俊,和这些人相比,保尔森似乎也只是个普通人了,毕竟,他创建的投资公司在对冲基金的大圈子里默默无闻,在很长一段时期没有取得什么骄人的业绩。
这种情况让自信而又渴望成功的保尔森感到很不舒服,他希望能够找一个机会做一笔大生意,在华尔街上出人头地。最终,他选择了做空房地产市场。在21世纪之初做空房地产,无疑是与当时的主流投资者背道而驰。那段时期,房地产市场是一片火热的景象,
但在多年之后冷静反思,只要稍有金融常识的人,就应该能够发现2005年左右的美国房地产市场有多么疯狂,甚至连那些收入、工作、资产三无的人群都能够贷款买房。甚至于当时在市场上疯狂敛财的华尔街精英们,在偶尔走开时,也会担心这样的房地产市场不正常。可惜,当他们回到那个以追逐利益为第一要务的华尔街时,看到其他人在疯狂的市场中疯狂挣钱时,就将之前的担心丢之脑后,继续投入这场游戏中。对他们而言,约翰•保尔森这样保守的投资者,才是市场的另类。他们认为,保尔森在“市场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将资金投在按揭保险上,简直是疯了。
也许,《桃花庵歌》里那两句诗形容保尔森当时的心情最为恰当:“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作为金融狂热时代的冷静思考者,保尔森的两大特质帮助他在那场惨烈的下跌中逆势狂赢。
保尔森是一个极其自信的人,但并不自大。他有胆量在市场疯狂追涨的时候决定做空,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感觉是正确的。但是他并不只是凭感觉行事,他的大量做空行动都是在确认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后开始的。他和他的同伴收集了大量的市场数据并做了无数的分析研究,最终发现1975-2000年,考虑通胀因素后,放假年度增长只有1.4%,但接下来的5年,却以每年高于7%的幅度飙升。毫无疑问,这证明房地产市场确实充斥着大量泡沫。有了这铁一般的证据,他后续大量做空的动作就是顺势而为了。
虽然保尔森与华尔街上其他人一样渴望财富,但他不会盲目跟风。保尔森从不掩饰他对于财富的渴望。实际上,他一直都在寻找机会希望大赚一笔,将自己的公司打造为世界第一。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冷静。虽然在市场上涨之初,大多数人是能够保持冷静的,因为他们会担心上涨是暂时的。但是当市场达到一定高度,看到那些胆大的早期进入者赚的盆满钵满时,人们往往会失去冷静,将心一横,蒙头冲进去。实际上,追涨杀跌从来都是金融市场中人们犯得最多的错误。这个时候其实才是最应该保持冷静的。在狂热的金融市场中,只有能够时刻保持冷静的人,才能够辨别出哪些是美丽的陷阱,哪些才是真正的良机。
2007年,年过五十的约翰•保尔森终于迎来了他渴望已久的辉煌成功。保尔森对冲基金公司盈利150亿美元,甚至超过了玻利维亚、洪都拉斯、巴拉圭这三个南美国家的GDP之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之一。他的成功让那些在次贷危机中输得惨不忍睹的人懊恼万分,却也为让更多希望跻身这个行业的人看到了希望。在金融市场上,只要能够抓住机会,谁都有可能一举成名。
.report-link .report { height: 22px; padding: 4px 0; } .report-link .report a { float:right; display: none; } .report-link .report a:hover { border: n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