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05 周二 晴天(有风)
01.
“春江水暖,刀鱼最鲜;夏天滋补,笋干炖鸡;秋季肥美,鱼头不容错过;冬日最爱,必是那热腾腾的火锅。”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这样说。
一年四季,食物各有各的生长,各有各的搭配,各有各的呈现,各有各的滋味。
食之美,到底美在何处?美味与形色兼顾,正是中国人的饮食哲学。这哲学之中,包涵食物的大美,食物的壮美,食物的清美。
蒋勋先生在“食之美”这一辑中说:
“我觉得生活美学最重要的,是体会品质。”
这是食物之美的贴心之美。
真正有品质的东西,有品质的食物,是有“人的关心”在其中。这一份关心,是绵长而贴切的,是醇厚而悠远的,是不语亦懂得的心有灵犀,是实实在在对生命的尊重。有“人的关心”渗透其中的食物,说得简单一些,就是纯手工制作的,被悠长悠长的时光酝酿了的食物。
02.
先生还说“我要谈的生活美学,是从这些过程去享受你的生命、去爱你的生活。”
这是食物之美的缓慢之美。
匆匆忙忙吃一顿饭的人,不是真心实意爱生活的人。就算我们囿于现实的高节奏,至少也应该努力每个周匀出一两天的时间,坐下来,安安静静,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地吃几顿饭。
吃出米的滋味,吃出菜的滋味,吃出肉的滋味,吃出面条和馒头的滋味,吃出汤的滋味……每一种食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灵魂,就像一个人。如果你只是看TA的表面,而从来都不与之深交,那么,你永远无法知道,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食材也一样。有些食材,如果你只是道听途说,而没有亲自验证,你怎么就妄下断语,认为它不是你的菜?
而这一份认定,需要的是慢的选择,慢的烹饪,慢的品尝,慢的回味。
木心先生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诗叫做《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慢,是美的前提。匆忙只能造就慌乱和躁动,而不能成就恬淡和从容。
食物之美,就是慢的艺术。
03.
先生也说:
“所以我会觉得,我不一定尊重这个社会里面做大官的人、有权力的人,或者有财富的人,但我尊敬每一个对自己的专业认真的人。”
“所以生活美学其实是呼唤我们对于人最基本的一个尊重,回来做自己,回来把自己本分的事情做好。”
这是食物之美的“专一”之美。
说到这,想起了一个人,小野二郎。也想起了他的被认为是“值得一生等待的寿司”。
已经九十多岁的精神矍铄的老人小野二郎,已经做了50多年的寿司,是全世界年纪最大的三星主厨,被誉为“寿司之神”。
他说:“我会在梦里捏寿司,点子多到半夜都会惊醒。现在我们的虾要煮到客人上门前,这样耗工但是值得。”把一份看似再普通不过的职业,做成与生命融为一体的事业,凭借的,就是专一。
专一,是把自己的本分事情做好。人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做做好一份食物不难,难的是用一辈子的时间和精力做好一份食物。
对食物怀有专注之心的人,会在无形之中唤醒食物潜在的生命魅力,让食物有了呼之欲出的美。这种美,不仅会果腹,不仅会暖胃,更会熨帖心灵。
04.
先生更说:
“天长地久的小吃”。
什么是天长地久?天长地久是时间上的亘古绵长,和天一样长存,与地一样长久。天长地久的,可以是爱情,可以是亲情,还可以,是食物。
一种食物可以天长地久,那是一件多么温暖,又多么美好的事!它在我们生命之前就存在,而且,这种存在,从来都没有中断,如一条潺潺流动的河,就那样不动声色地,流经我们的生命。在我们的成长履历上,烙印了不灭的印记。后来的后来,它还存在。它见证了我们父辈甚至是祖辈的一生,又见证了我们的一生,将来,还见证我们后辈子孙的一生一世。
原来,这天长地久,就是三生三世,生生世世的舌尖上的告白,岁月里一日三餐的贴心陪伴。
天长地久的食物是什么?是百年老字号,是妇孺皆知的“品牌”。品牌的效应,不言而喻,但品牌背后对食物的敬意与敬畏,却只有那些对食物怀有虔诚之心的人,才能懂得一二。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
食物,也许仅仅是一方小小的天地,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一粥一饭,都是美的,就看你,有没有用心,有没有慢下来,心无杂念地去品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