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最大的不幸该是子女不孝了吧。即便老人自己存有养老金,不图子女养老,但碰上不孝子女,心也是寒的。自己辛苦一辈子,晚年想求个阖家欢乐的精神慰藉,却因子女不孝而饱受精神摧残,想想也很可悲。但子女不孝,多半是父母早年在养育方式上,出了错。
养出不孝子是父母的失败,孩子会不会是白眼狼,六岁前就能看出来。
老人们常说“三岁看大,六岁看老”,孩子的自我意识在三岁后开始逐渐孕育,规则感也应该随之建立。到了六岁,孩子对世界的理解,对规则的遵守也会有个基本了解,整个人的性格特质也算初步定型。这时候孩子是否懂得感恩和孝顺,苗头也会由此出现。
孩子在父母面前是不是没大没小,不把父母放眼里?
如今的家长普遍会犯这样一个错误,让孩子将自己当朋友,他们以为这样可以走进孩子心里,和孩子的情感链接更紧密。但实际上,父母对于孩子来说,不仅仅是朋友,更是具有权威感的人生导师。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没有权威感,就难免会被孩子轻视,从而导致以后的无视。
如果孩子常常对着父母没大没小,在父母面前过度放肆,甚至父母教育孩子时孩子也一脸不屑,根本不听,很可能说明父母没在孩子面前建立权威。这样就比较危险。
孩子是否好吃的总要独占,做什么事都是只考虑自己,不顾父母?
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说过,“防止自私”,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课题。防止自私不仅是要考虑别人感受,更重要的是有感恩意识,不要认为爸妈对自己好理所当然。
因此,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是只考虑自己、不顾父母,甚至父母要也不让,父母就要当心了。不孝的根源在于“自私”,再往下深挖就是得没有感恩意识。
是否太过任性,常常提出不合理要求,而且总是被满足?
溺爱也会养出不孝儿。而孩子被溺爱的表现之一,就是太过任性,常常提出不合理要求。父母如果不满足,就开始撒泼打滚,非得父母点头才能停下来。
学会克制,也是孩子在六岁前需要懂得的概念。这个世界不是以你为中心,也不是事事都要满足你。想要什么是会被拒绝的,你也不可能天天都开心。这些父母都要教给孩子,并让孩子自己学会承受。如果孩子一不开心父母就各种哄,会让孩子觉得,自己难受了是父母的责任,这样一来就容易养出过于任性的孩子。自己的人生总要父母负责,如果过得不如意,往往怪罪在父母头上,很难说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