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周是球球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约见期,每天放学后都有某位孩子的父母会和老师有个单独会谈的时间,球爸去深圳出差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去见球球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新西兰籍讲英语Marianne,一位是新加坡回国讲中文Anna,平时接送球球都有打过照面,偶尔会问问球球睡午觉了嘛?午饭吃的好不好?但没有过深入的交谈。
听一位好友说她和幼儿园老师的会谈,要使用教练技术给老师赋能,告诉老师“您这样做的很好,这样对孩子很有帮助。”老师觉得家长通情达理、善解人意,也会给孩子更多的关注。
另一位朋友孩子大一些,孩子让家长和音乐老师见面,说老师准夸我。妈妈却说,我不想只听老师夸你,我也想听听数学老师怎么说你,我就想听听老师说你哪儿不好。
联想我小时候的经验是,每次父母见完老师都会特别关注我的问题。“你最近放学是不是总和那个谁一起,他不爱学习成绩不好,别总和他在外面瞎玩。”“你上物理课是不是常常走神啊?”我爸可能还会把问题包装的更有技巧,比如“你最近的好朋友是谁呀?”“你们都玩些什么呀?”“你最近上课听讲如何呀?”不过我那时听得出他背后的意图是让我改变,要听话、遵从他们的教导,即使很委婉,也会不舒服不自在。
下午四点多我一个人走在去学校的路上,心里有些忐忑,刚忙完工作,好像还没有缓过神,我可能没有力量给老师赋能,也不知道能不能招架得住,老师对孩子不良行为的告诫。
到了学校Marianne已经在一楼等我,我寒暄道,你是在等我嘛?我很匆忙的开始换鞋,她让我别着急,我没有迟到。跟随她的步伐来到了二楼,有棵圣诞树上面挂着一些姜饼小人、柠檬干一些天然材质的装饰物,她介绍这是孩子们自己装饰的,我闻了闻,还有股自然的清甜。
来到教室她让我坐下,Anna拿来了削好皮切成小块的苹果给我吃,还有巧克力和茶水,我像是被邀请来她们的家里坐客。Marianne在我对面拿出了一叠画作,跟我一幅一幅的展示球球的作品,分享他画画的状态,Anna在我右手边织起了毛线。我放松下来,并没有可怕的事情发生。
Marianne告诉我,球球很有活力,很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他也很爱说话,愿意表达自己。我偷笑,球球真的很爱说话,要是在我小时候的幼儿园,他一定没有小红花,老师会说他不遵守课堂纪律。Marianne却说,她很惊叹这么小小的身体怎么有这么多能量。
我们在家都说中文,球球其实不太喜欢讲英文的老师,上学期他也是只粘着讲中文的丹丹老师,对于拉脱维亚籍大美女Majia老师表现的很冷淡,即使Majia每次看到他都喜欢的不得了,常常跟他拥抱亲吻。暑期班的时候,他看到讲英文的Chris在教室里,都不肯进去。Marianne告诉我,有一天Anna午睡时离开了一会儿教室,只有她在,球球表现出很失望的样子。我其实那天也听到球球跟我说,Anna今天出去了一会儿,又回来了。出于我小时候被教导要尊重老师的理念,我在想球球这么露骨的表现,是不是不太好。我赶紧帮球球解释,他可能比较依赖交流,跟讲英文的老师不太容易亲近。Marianne毫无需要我安慰的姿态,她告诉我,不想强迫球球,给他时间,幼儿园的氛围已经让他越来越有安全感,而且球球这几天也表现出对她的信任,开始模仿她说话。球球也不愿意跟她拥抱,她说这是他男孩子的天性,还告诉我如果老师批评他的好朋友,他就会挺身而出,已经像个拯救者,要保护他的小伙伴。她的视角完全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理解孩子的状态。
Marianne说球球是个很独立、很有主见的人,即使只有3岁多,就能看到他天生气质。午睡起来,球球都会要求自己穿衣服,我常常看到他放学回来衣服和裤子都是正面朝后的,老师并不会特意纠正他,只有在他主动寻求帮助的时候,才会出场。反思我自己常常在他穿鞋的时候催促他,穿反了穿反了,他现在穿鞋的时候会很依赖地问我,“我这样对嘛?”保护孩子的天性真的在生活点点滴滴的细节中,衣服穿反了又如何,很多设计师品牌还要标新立异做一些反穿的潮服。正反并没有对错,给孩子时间自己去发现,如果有一天他觉得反穿不舒服,他自然会找到办法。好的教育是不熄灭孩子眼中的光,让他按照自己的节奏成为他自己。
现在球球每天早晨都催促我送他去幼儿园,我挺欣慰自己选择了华德福教育,选择了青瓦夏川学校。和老师的会谈,让我最深的体会是,我和老师观察到的是同一个“人”,是真正从一个人的视角去看孩子。不是家长和老师以一个更高的姿态,居高临下地讨论孩子表现得好与不好,他和我们是一样的灵魂,这颗灵魂来地球,他适应得还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