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是由美国“思想巨匠”史蒂芬.柯维所著,据称此书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它列举了指导我们日常行为的七个原则,是一本值得精读的好书,今天我就来谈谈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
什么是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即采取行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和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
积极主动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摒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天尤人,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
选择创造自己的人生,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
可以看出,积极主动有三个核心要点:1、依据原则;2、积极面对;3、自创人生。
成甲在《好好学习》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春节回老家过年,酒席间一位年长我几岁的亲戚大哥和我聊到学习这个话题,这位大哥说:“我们家的人就是没有读书的基因。我当年读书就不行,我家儿子现在也不行,还是你们这种有读书天赋的人厉害。”我刚说到读书学习这种事情跟天赋基因关系不是很大的时候,大哥放下举起的酒杯,立刻反驳道:“你看,那电视上《最强大脑》里面的那些人,看遍就记住那么多,问人家天南海北的事情都知道,人家看一遍就全记在脑子里。 我们这种人,看了电视剧过几天就忘了演的啥了。”】
现代社会流行用三种“决定论”解释人性:第一种是基因决定论,认为人的本性是祖先遗传下来的,比如一个人脾气不好是因为父母DNA中就有坏脾气的因素;第二种是心理决定论,强调一个人的本性是由父母的言行决定的,比如自卑是童年表现不佳受到惩罚导致的;第三种时环境决定论,主张环境决定人的本性,比如老板、配偶、经济环境都可能影响一个人。
显然,片段中的大哥深陷基因决定论,并以此作为主要自己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生活中类似我大哥的案例还有很多,“要是我的老板没那么弱智就好了”,“如果我从名校毕业就会找到更好的工作”,当一个问题出现时,我们常会受外在条件左右,选择以妥协、回避和借口进行回应,而积极主动的人,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环境、外界条件或他人的影响,而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积极主动不仅是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做到积极主动呢?要专注于“影响圈”的扩大。
一个人的“关注圈”是指他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事业、子女、工作或国家大事等,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这些能被掌控的事就构成了“影响圈”。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自己能力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不断为自己找借口,造成影响圈日益减少。
哪些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呢?是那些靠自身行为能改变的,或是通过影响他人改变的事物。当然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是让别人掏钱和改变别人的思想,所以改变自己相对更容易。
书中有个例子,一家公司的CEO才华横溢,能力出色,但他总是对部署颐指气使,让别人感觉自己不行。于是几乎所有主管都在茶水间大发牢骚,看似是为公司着想,其实是把上司的缺点做为推卸责任的借口。其中有个主管却不这样,他在汇报工作前会提前准备CEO可能需要的材料,CEO发火,他会在部门或下属间进行调节融合,这使得CEO对他的工作赞不绝口,他也因此获得了提拔。
所以扩大影响圈需要从自身能控制的方面着手,不断改善自己的行为,这将通过两条路径实现:
1、做出承诺,并信守承诺;
2、确立目标,并付诸实践。
即便是承诺一件小事,也要我们有勇气迈开第一步,这就有助于培养内心的主动,这表明我们有足够的自制能力、勇气和实力承担更多的责任。
所以影响圈的核心就是做出承诺与付诸实践的能力,这是培养积极主动习惯的根本力量。
积极主动总结下来,就是十二个字,别说“我不行”、 “没办法”,而要说“我能行”、“让我来”,让我们都做一个自己主动的人,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