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萨斯人口原理是以议论人具有食欲和性欲这两个“本性” 开始的。其主要内容可以用“两个前提、三个定理”来概括。
两个前提
一, 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
二, 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而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从这两个“人类本性的固定法则” 出发,可以得出一个最基本的经济比例:食物或生活资料的增长与人口的增殖之间的关系。马尔萨斯说, 人口的增殖比生活资料增长的要快,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活资料则只按算术级数增长。
但是,马尔萨斯并不认为这两个级数就是人口规律的反映,他提出,保持两个级数平衡的唯一出路就是抑制人口的增长。他把所谓支配人类命运的永恒的人口自然法则, 归纳成以下三个定理。
三个定理:
第一点是人口的制约原理, 说明人口与生活资料之间必然存在某种正常的比例, 即“人口的增长, 必然要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
第二点是人口的增殖原理, 即“生活资料增加, 人口也常随着增加”;
第三点是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核心, 称之为人口的均衡原理, 即“占优势的人口繁殖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因而使现实的人口得以与生活资料保持平衡”。这个原理与前两个原理是紧密相连的,它说明人口与生活资料之间最终将实现均衡, 但是这种均衡不是自然实现的,而是种种“抑制”的产物。
马尔萨斯认为, 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因为空间和滋养物的缺乏会受到抑制, 人类的生长繁衍则会因为食物的缺乏而受到抑制。但是人类的抑制分为预防抑制和积极抑制两种。预防抑制主要是道德的抑制,即考虑到无力负担家庭而不结婚或者推迟结婚(马尔萨斯反对堕胎和避孕)。起决定性作用的只要是积极抑制, 即战争、瘟疫、繁重劳动、贫困、饥荒等等, 灾难会缩短生命, 恢复被破坏的平衡。
他认为, 人世间的一切灾难都是人口与生活资料均衡过程中的产物, 人类的发展也必然与灾难始终相伴。因此, 马尔萨斯也被视为对人类社会前景极度悲观的人口学家。
从人口原理出发,马尔萨斯还做出了以下几方面的推论:
第一, 平等制度不可能实现。他抨击社会改良派建立平等制度的主张, 认为这种制度既是不理想的, 又是不现实的, 理由是: 平等状态不适应于刺激人类努力上进, 难以克服人类好逸恶劳的恶习; 因为人口增长总是快于消费资料的增长, 经过一段时间一部分人必然要丧失生活资料,平等即被打破了。他认为不平等的制度才符合自然法则,才能最好的发挥人的能力和智慧,最有利于人类品德的锻炼和改进。
第二,济贫法的作用适得其反。马尔萨斯认为,贫民是贫困的原因,摆脱贫苦的唯一方法是让大自然发挥“抑制” 的作用, 强制地实现人口与事物的平衡。1834年, 英国政府根据马尔萨斯的思想撤销了1601年以来的旧济贫法, 并制定了一项新济贫法, 新济贫法规定: 取消一切对穷人的金钱和实物救济,让贫民到习艺所进行沉重的劳动。
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
马尔萨斯生物总数增长定律指出:在孤立的生物群体中,生物总数N(t)的变化率与生物总数成正比,其数学模型为
马尔萨斯人口方程(数学模型)
其中r为常数. 方程(1)的解为
因此,遵循马尔萨斯生物总数增长定律得任何生物都是随时间按指数方式增长,在此意义下,马尔萨斯方程(1)又称指数增长模型。人作为特殊的生物总群,人口的增长也应满足马尔萨斯生物总数增长定律,此时的(1)式称为马尔萨斯人口方程。
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根据百余年的人口统计资料,于1798年提出了人口指数增长模型。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1990年10月30日发布的公告,1990年7月1日我国人口总数为11.3368亿,今年的人口平均增长率为14.8‰. 假设人口的增长率保持不变,那么2000年我国的人口数量将达到13.45亿。
2000年我国人口数量与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公布的12.9533亿,相差较大。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人为的限制了人口的发展,这是理论模型计算所无法估计的。
所得出的结论
马尔萨斯根据上述基本观点引申出几点结论:
①贫困和罪恶是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造成的。
②只有私有制才能消除人口的过快增长。
③工人的工资受人口规律的支配,工资水平随人口的增减而变动。
④济贫法促使人口增长。
该理论以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基础,认为由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食物生产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赶不上以几何级数增长的人口需要,并认为这是“永恒的人口自然规律”。过去发生的事情将来还可能发生;人口的增长会受到贫困或其他困苦因素的遏制,除非我们以资源节制的方式,并且要过道德清白的生活,力戒早婚。
读书简记 东方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