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舌尖上的中国3和灶神一起回归。
好食的中国百姓苦苦等了三四年的精品,在品尝过后却都觉得不是以前那个味儿了。原来是导演换了人,物是人非,难怪味道会变。
就像我家年夜饭,做的人在变,吃的人也在变。
按照北方的习俗,年夜饭是要在大年三十儿那一天一起吃的团圆饭。年少时,家在农村。每到过年从腊八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忙活。腊八粥是年夜饭的序曲。
到了二十三小年,年的味道就更加浓郁了。开始每天准备不同的过年吃食:杀鸡宰羊炖猪肉蒸馒头。那时的年过的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大年三十儿这一天,不用爷爷奶奶叫,儿女们像归巢的鸟儿纷纷从远方回到老家,一起度过这大年除夕。
年夜饭是大家一起动手做的。老妈掌勺,伯母打下手,老婶儿摘菜,老叔摆盘,一家人其乐融融。我们小辈则在院子里放鞭炮,一起玩耍,开心得不得了。玩累了,饿了,年夜饭也准备好了。大家围坐一起,开始享用这道年夜大餐。
红烧肉,红红火火。村里现杀的猪肉,老妈每年都抢购的到。切均匀四方块,大锅小火慢炖,配上各种花椒大料,丝丝入味。上好的红糖熬得糖色,微微刷上一层,色香味就齐了。
糖醋鱼,年年有余。妈妈做的糖醋鲤鱼,有一种不一样的味道。我本不爱吃鱼,一是怕麻烦还得㩟刺,二是很少有人做的鱼入我的味。每次妈妈拾掇鱼我都不怕腥气去旁边观看,总觉得鱼鳔是很神奇的一个物件。鲤鱼下锅,变成美味,炖进去的是妈妈独到的手艺和浓浓的爱。
炸年糕,年年高。再没有另一种食物能让我如此热爱,从开始到现在。这种食物甜蜜了我的童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味觉记忆。红豆熬制成豆沙做馅儿,粘高粱米磨成面和上玉米面做皮,包合,炸制,美味天成。
元宝虾,财源广进。妈妈爱吃虾,每年都做虾。水产市场挑个头均匀的元宝虾买回家中,搭配好配料,简单一煮,就是一道美味。有时也会做炸虾,那是我的最爱。眼看着它们从暗青变橙红,配料的余味进入到身体中,餐桌上又多了一道年夜大餐。
我家年夜饭很少有山珍海味,都是寻常百姓家的家常菜。这么多年,妈妈的手艺没变,吃的人却变了。
我们晚辈渐渐长大,离开了家。再到我们也成家立业,家里这顿年夜饭再也回不到老家。爷爷奶奶随我们进了城,年岁大了,越渴望儿女们陪伴,他们却越来越疏远。
年夜饭变得越来越冷清,腊八没人来,小年没人来,以前准备食材的场景都不复存在了。大年三十儿,爷爷打电话叫他们来吃年夜饭,有的人叫都不来了。
我问爷爷,他们怎么了?爷爷说,都是家产闹的。
争来争去,说到底还都是为了钱。让我想起赵丽蓉、李保田主演过的一部电影《过年》。一家儿女到过年回来,都是来跟老人要钱。大家等的年夜大餐,原来都是人民币。亲情呢?没了。
114啦今年搞了一个活动,叫“我家年夜饭”。晒年夜饭,赢红包大奖。好多网友纷纷晒出了自家的年夜饭,豪华丰盛的,低调普通的,家家有桌美味的饭,家家都是团圆的年。
如今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每天都像过年,大家对食物没有过去那种依恋。可是对过年一起团聚这种氛围,确是极度渴望。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一起吃。纵是万贯家财,吃的山珍海味,如果没有人陪伴分享,只是独自享用,那也是食之无味。
活动设置了分享和投票功能,希望更多地朋友分享美味,分享有关年夜饭的故事。虽然也有千元红包大奖,但参与的人并不一定都是冲着钱而来。一张小小的照片承载的是团圆,是一家人热热闹闹的欢聚,是共享的美味和忘不掉的记忆。
舌尖上的年夜饭,记录家的变迁。那么多故事,都溶入一道道菜里。岁月轮转,味道在变,人也在变。愿你守住纯真,把亲情留给家人,让年夜饭的味道回归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