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在你自己的生活里, 不在“伪专家”嘴里!
文:乙言堂
我有一个梦乡,将来老了的时候,山间里开一个很文艺范儿的小酒馆,不图挣钱,只想与来人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妙,美食的文化。
其实我原来并不喜欢做吃的,很久以前我请过一过厨师,专门给管理员做饭,每当到吃饭时间,员工们个个显得特别高兴,像是要吃年夜饭似的,这不得不引起了我的关注,员工们的高兴劲超过了我发工资给他们。
慢慢的我发现厨师董师傅不仅是厨艺好,他身上有一种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他会长久伫立在灶边看炊烟漫腾升起,似乎幸福快乐也在其中,在弥漫升起的蒸汽里已有一种境界,做饭对他来说是在制造幸福。如果有一天员工要出去聚餐不需做饭,他会若有所失一个人孤独地蹲在墙角发呆,见了让人生怜。做饭都可以如此这般,我便开始于董师傅慢慢交往,学着做饭,以致到现在的喜欢。
饮食的文化从制作就开始孕育了,它会牵扯到他人的思想感情。我常常抽时间给家人做饭,当厨房飘出饭菜香味时,合家欢乐气氛就随之营造出来了,一家老小其乐融融,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的文化内含,延续至今几千年了
。
我有时也会出去吃饭,涉及的饮食文化就更加宽泛了。
我因业务需要有时得和“吃官粮”的人吃饭,和他们吃饭,里面的学问太深奥,对你要问的正事从不正面回答,他们可以和你闲扯,从“东坡肘子”扯到“毛氏红烧肉“,到最后我还是“吃不准”他们到底想什么,听别人说这饭要得一口一口的吃,“吃得准”大事就办成了,我这方面悟性太差,经常是“白吃”了。
我有时也喜欢和朋友一起吃饭,找一净地,推杯换盏几杯下肚,随着酒兴,趣说天南地北古今中外那些名人佚事。大家不需要努力“吃透精神”,率性侃侃而谈,文化氛围弥漫其中。
但有一种饭尽量不要去吃,就是和暴发户、“成功人士”吃饭。他们总摆出一副腰缠万贯盛气凌人的架势,让你吃得憋屈。我读过莫言的《吃的耻辱》,对席间的蔑视,嘲讽作了深刻描绘,让人血脉喷张感同身受,可以说叫饮食恶文化。这种饭能不去就不去了。
吃饭还很多很多种,什么寿宴、婚宴、纪念、聚会……等等,都含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内容,在此不必一 一累述了。
只是现在很流行的“食养文化”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虽说那个叫人们喝绿豆汤养生治病的张悟本自己得病住进了医院,但又冒出许多新张悟本,他们具有很强的麻痹性,有强大的形象包装,有详细的“科学依据”,具有国家级的头衔,个个都是“专家”、“学者”,他们通过媒体多渠道传播,让你不知不觉就信进去了。
我姐就信这些,前段时间接受了科学养生的洗脑,天天吃,顿顿吃南瓜。南瓜汤,南瓜煮稀饭坚持吃了一年,说是抗癌防癌,抗衰老、防糖尿病、防高血压,在我看来,没有看到什么明显疗效,倒是看到她明显瘦了许多。
我劝是很难劝得住的,毕竟大牌“专家”及“科学数据”比我更有说服力,她不但信,建议我也要信,我希善良的老姐也看看我的文章吧!
随着人们生活物质的提高,提高我们健康饮食质量是有必要的,可以丰富,却不能颠覆,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一直就是这样吃的,没见这民族在吃上吃出了问题。
在吃上,
乙言堂认为: 大养无养,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性而为。
我父母双双90好几了,如此高龄的长寿秘诀就是——啥都吃。肥的、瘦的、甜的、咸的样样都吃,从不挑食,从不迷恋补药,他们说:能吃,吃得下比哪样补药都强。
是的,当你忌食太多,也就相当于你拒绝了自己的身体需要,错乱了你的身体平衡,“专家”说的标配食谱按克进食,不代表每个人的生理需要,许多“专家”往往自己都没保住健康长寿。
饮食文化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我真心希望我们的“饮食文化”能健康发展,把老祖宗留下来美食文化继承好发扬好,不要急功近利掺杂太多的商业目的扭曲了“饮食文化”的文化意义。
“饮食文化”其实就在你生活里,细细体会,处处都能体会到它,个中快乐,美妙,勿需谁人来教!
“文化漫生活”公众号包罗文化生活万象,大多是有深度有格调有趣味的原创。
漫聊之余让人感悟许多。
关注“文化漫生活”,也是关注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