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大批银行倒闭,工业、农业、商业严重衰退,失业率高达四分之一。
整个国民处于一片恐慌之中,人们对生活充满了恐惧、对未来充满了绝望。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1933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他在就职仪式上演讲道:“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这种难以名状、失去理智和毫无道理的恐惧,麻痹人的意志,使人们不去进行必要的努力,它把人们前进所需的种种努力化为泡影。”
罗斯福知道,如果不能让美国人克服这种无法抗拒的恐惧感,复苏是很难有希望的。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这句话击中了当时美国人的要害,给美国民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心,罗斯福也成功地带领美国走出了危机。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急剧变化的时代,焦虑成了一种时代通病,人人都有焦虑症,人人都是神经病。
但正如罗斯福所说的,我们唯一值得焦虑的,恰恰正是焦虑本身。
焦虑吞噬你的理智,让你盲目、疯狂;焦虑吞噬你的健康,让你疲劳、失眠;焦虑吞噬你的生活,让你终日惶惶不安。
更可恶的是,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少以贩卖焦虑来把他人当韭菜收割的人。
焦虑是一种必须得治的病。那么,病根儿在哪儿,如何根治?
上个世纪以来,物理学、化学、电子信息、互联网等自然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有一门学科发展却相对滞后了,那就是关于人的科学,也就是人对自身的认知。
人自诩为万物之灵,但对于自身仍有太多东西没有搞明白。比如,生命到底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人的思想、意识、情绪、感觉又是怎么回事?
人文科学必须跟上科技的发展速度,否则一定会出现问题。
表现在个人,则是重外在轻内在,对房子车子位子票子孩子想得过多,却很少去修养和检视自己的心灵。
当万事万物飞速发展,我们的内心却还是如此贫乏、荒芜,焦虑是在所难免的。
而焦虑仅靠外在是无法完全克服的。叔本华说,欲望得不到时是痛苦、得到了是空虚。同样,焦虑无法满足时是痛苦,得到之后又有新的焦虑。当房子的焦虑解决后,你又开始为孩子、位子焦虑了。
我们需要重新了解自己。
任何让你感觉焦虑的东西之所以会让你感到焦虑,首先就是你产生了“焦虑”这一概念。
概念和感情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感情属于自己,概念本身存在但却不属于你。你在感情中有了这个概念,所以你的感情变成了焦虑。而如果没有这个概念的话,焦虑本身将不再成立,所以你唯一值得焦虑的就是焦虑本身。这里的焦虑就不是我们常说的感情上的焦虑,而是“焦虑”的概念。
就如一个婴儿一样,他的世界里是没有焦虑、恐惧这些概念的,自然也就无所谓焦虑、恐惧。
所以孔孟讲: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老庄讲: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婴孩的状态是一种理想而没有焦虑恐惧的状态。
成年人又怎样才能做到像婴孩一样远离焦虑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人的行为到底是受什么控制和驱动的,是大脑吗?不是。大脑只不过是一个司令部,比如打仗时,命令虽然出自参谋部,但真正的决策和起作用的另有其人。对于人来说,大脑只不过是个指挥机关,并非决策部门。
那么,”决策部门“是什么?
”道可道,非常道。“我们不妨把这种东西叫做“自性”。
“自性”就是你之所以是你的东西,是一个人最根本的核心。
其实也并没有那么玄之又玄,说到底,就是自我的价值。
婴孩的“自性”是纯粹的,他想吃就吃、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所以不会因受到外界刺激而忧虑恐惧。
而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所受教育、社会风气、生活阅历、体制环境等的影响,他的”自性“已经昏昧了,很多人已经认不清自己了。
所以人才会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思想情感,过度的情感对人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这些都是”自性“昏昧的表现。
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找回“自性”,重拾人的价值。
主流的中国文化,没有上帝、不信鬼神,不求死后到上帝那里吃蛋糕、不迷信鬼神那一套。我们的价值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而不是神性。
佛家讲明心见性,儒家叫存心养性,道家叫修心炼性,心性问题是中国文化的中心。
《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宣示的就是人的使命和价值。
《易经·说卦》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自性”这个东西,就是自我肯定和修养的结果,就是先内而外、由内到外,与“内圣外王”的思想是一致的。
如何找到”自性“,无非就是就这五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何谓知止?大多数人的知性,是跳跃、散乱、昏昧不定的,但是又必须要以知性的宁静、清明把散乱昏昧去掉,专一在清明的境界上,这才叫做”知性“。
我们可以把这些称之为“静定”的功夫。
凡是做大事的人,都是“静定”功夫超群的人,正所谓“临大事有静气“。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做其他事亦如此。
能够在纷繁、嘈杂的世界里,达到知”止“、宁”静“,自然能够克服焦虑,也必须能够看透杂乱的世界,有所作为,否则,难免只能在平庸的生活里耗掉人生。
修行的目的是为了找到真我,不要被肉体的假我骗了,也不要被这个物质世界的骗了,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焦虑”,本质上是“自性”的迷失,缺的是修养的功夫。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我们天天提倡建设法治社会,但仅仅靠法治是解决不了全部问题的,法治有法治的弊端。没有高素质的人,是不可能有高度文明的社会的。每个人都应该修养自己。
近代以来,曾国藩几乎被捧为了完人,其实也没什么别的本事,他的全部功夫就在他的名字:“涤生”,就是反省自己、修养自己。
《心经》讲,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没有焦虑,大概就是这个境界。
退一步讲,”无知者无畏“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只不过一个是低层次,一个是高层次。
知之自性,身心内外皆相通,我们就会远离焦虑。
当你一闲下来的就忍不住刷刷微信的时候,不如静养一下精神,闭目养神一会儿,找找真正的自己。
欧阳公《秋声赋》有言:百感忧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说得真透!焦虑的时候,何不听听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