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14至12-16,在京师博仁参加国际OH潜意识图像卡高阶疗愈师的培训。在结束了三天课程之后,想写点东西给自己。
不设限
对自己和对来访者不设限,因为我们接受的教育模式很多是固化和模式的,所以在运用这么灵活的技术时候,往往新手愿意寻求一个“标准”一个“正确”答案。并且有咨询师心态,总认为自己高于来访者,当没有达到老师给的“标准答案”或者自己心中的“标准”就会不知所措。其实陈伯炜老师在上课时给的案例也不是标准答案,他从来没有规定过那个卡就要这样解读才正确。他说得更多的是来访者就是答案,他给的一切都是答案。
多问why
中国的教育让很多人忘了问“why”,在提问中的深入远远不够,陈老师常常说:我都比你更关心你的来访者(家人),你难道没有好奇心吗?很多人害怕提问,因为害怕因为提问引发的“麻烦”,害怕因为自己的提问,而找不到答案。其实这个答案一定不在你那!而是来访者那里。
多种可能
这是给我一个很大的冲击,其实每次看陈老师在做示范时候,我也能猜出来老师早就有了答案,可是他从来没有固化自己的思维,而是多问几个why,多引导几个可能。正是这些引导,让来访者了解了和渐渐学会思考模式,不再是固化的思维,也就是这一点,才是真正帮助来访者的。因为有问题往往是认知的问题,只有改变认知才能彻底疗愈问题。
有效的陪伴
之所以敬佩我的几个老师(催眠周成松老师,家庭教育黄志猛老师,绘画心理李鹏老师)都是因为他们的真诚陪伴,陈伯炜老师也是如此,他在咨访时的有效陪伴真的很到位,那么多卡牌,(有时候近百张不同卡牌),来访者的叙述,那些情绪的表现,他都能关注到和陪伴得很到位。就不用说是一个咨访关系,在现实中很多家长对孩子也不会做到积极关注有效陪伴,很多夫妻更是如此。
感受
第一就是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不想说伤害,因为我们的父母也不是圣人,他们当时也没有学校教授如何成为父母(我们现在有),所以我们不能责怪。可是在整个课堂上,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能在儿时找到根源。得不到父母认可的小孩,长大了之后都会用各种方式委屈自己。(包括我)
第二就是固有思维吧,这是让我痛的。很多咨询师在固有思维很重,所以在和来访者沟通时候会带入自己,陈老师经常说:关你p事儿,然后补充一句我情商低呀。其实不是他情商低,是他有灵活的思辨能力,而我们当下的教育让我们没有这个能力。真的感觉当下的教育如何不改,孩子们以后长大不敢想象。多写一句,改的一定是家庭不是学校,因为体积小容易转身,因为了解孩子,更有针对性。
三天课程已经结束,可是老师传授的一切会留在我们的思维中,去模仿,去感受。技术可能单一也可能灵活,取决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