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答案只有一个:极其痛苦。
我曾经为一篇短文的开头改了十遍,从春季改到夏季,从元宵节改到端午节,还没改好,最终也没有发出去。
好的开头就好像作者发给读者的一个邀请,如果邀请索然无味,让人觉得无趣,即使家里布置得富丽堂皇,奇妙堪比爱丽丝的仙境,读者也不会想进来。
每次写开头,我都很忐忑,很不安,担心读者看了一句就放弃。
学习开头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参考名著。叶老师总结了几个常用的开头类型:
1、场景描写:一开始就垫定了全文的基调,写场景只是为了喻情。
(1)鲁迅《故乡》: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进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仓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解读:鲁迅此次回故乡,心情很低落,文章里面的事情也是发生在故乡的,所以一开始通过写故乡的景色来衬托悲凉的氛围。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开头。
(2)鲁迅《孔乙己》: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烫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
解读:描写孔乙己的所有场景都是发生在咸亨酒店里的,所以一开始大致写了酒店的格局,和酒店常来什么人。慢慢地把镜头拉近,来描写孔乙己。
(3)鲁迅《药》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脸青白的光。
解读:用俗套的话来说,这一段写了时间、地点、夜景、发生了什么事、谁等重要场景。也是故事发生的开头。
(4)鲁迅《示众》
首善之区的西城的一条马路上,这时候什么熙攘也没有。火焰焰的太阳虽然还未直照,但路上的沙土仿佛已是闪烁地生光;酷热满和在空气里面,到处发挥着盛夏的威力。许多狗都拖出舌头来,连树上的乌老鸦也张着嘴喘气,——但是,自然也有例外的。
解读:示众的场景是发生的西城的一条马路上,这里一开始就写了是盛夏的时间。
2、总结性描写:
(1)鲁迅《社戏》
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解读:鲁迅写前面两段不好看的看戏经历,是为了写童年时候记忆深刻的社戏。对比效果吧。
(2)鲁迅《孤独者》
我和魏连殳相识一场,回想起来倒也别致,竟是以送殓始,以送殓终。
解读:介绍了我和魏连殳相识始终的场景。
3、对话(引语)描写
鲁迅《离婚》
”阿阿,木叔!新年恭喜,发财发财!“
”你好,八三!恭喜恭喜!……“
解读:从人物对话开始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