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具备并且强化五项话术能力;
( 2 )各项话术能力都能与其他项目配合使用;
( 3 )知道具体场景中如何配合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沟通:权力的流动
沟通偏重“理解”,目的是要学会怎样体会别人的角色、照顾别人的诉求。
这是一个人维持人际关系、避免无谓摩擦,并创造良好氛围的基本能力。
沟通的要义是平等,双方处在同一个平面才能打开心结,这就需要让权力流动起来,消解既定的权力格局,协调转向避免冲撞,营造畅所欲言的语境。
而进一步来说,沟通不只能解决我们与别人之间的摩擦,还能解决我们与自己的摩擦。在遇到纠结困惑的时候,不妨也用沟通技巧与自己交流,发现自己被压抑的真实想法。这个时候,你自己就是你的灵魂伴侣。
说服:权力在对方
说服偏重“改变”,也就是将我们的观点和立场植入对方心中,让对方按照我们的预设来想问题,并且得出我们想要的结论。
这是话术最有成效的运用,以各种隐蔽的方式存在于常见的广告和宣传之中。
说服的要义,是时刻警醒“权力在对方”,作为无权的一方,我们需要用各种迂回的手段达成目的。所以,说服不是说教、不是洗脑、不是靠机械地强化暴力灌输,而是以劝导方式让对方自行生长出我们所要的论点。
而进一步说,说服不只用在外界,也可用于自身,很多自我激励、自我成长的课程,其实就是说服技巧的一种延伸。
谈判:权力在双方
谈判偏重“协调”,也就是在双方合作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合则两利、斗则两败的双方,在可冲突、能冲突的情况下去选择合作,并且尽量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进一步说,谈判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比拼彼此的筹码,而是希望能够透过博弈建立双方的信任,汇集双方的思考,进一步创造彼此的筹码,避免零和博弈。
演讲:权力的形成
演讲偏重“表现”,目的是能够自在、得体、有逻辑地向一般听众进行陈述。这是一个人建立自我身份、传递个人特色的最基本素养。
演讲具有激励、告之、礼仪、娱乐等多种功能,但不变的特质是向中立听众系统地、不受干扰地进行陈述。演讲是形成话语权的过程,我们站在舞台中心,不但要在形式上成为关注的焦点,还要在事实上成为控制全场的枢纽。
克服怯场已经很难,让听众全程不走神,还要引导他们走向我们预设的方向,更是一种考验。
因此,演讲是说话能力最外在的展现,能够最鲜明、最突出地检验一个人会不会说话,也是人们练习得最多的话术专项。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演讲练习最容易上手,却也最难精通。因为它要求的是表现力,只要稍加指导并且认真实践,一个人就能克服常见的那些硬伤,成为还过得去的合格演讲者。但是要讲而演之、演而动人,不需要任何视觉辅助,就能传递切肤的感受和身临其境的情绪,这却是极高的境界,是要综合顶级的个人魅力、表演能力和控场能力才能达到的。
辩论:权力在他方
辩论偏重“捍卫”,也就是有理有据地维护自己的立场、回应对方的质疑。但是由于双方都无权决定胜负,所以其实是在共同争取中立的第三方。
好的辩论并非源于好斗的低劣本能,而是基于高等教育所倡导的批判性思维方法。未经辩论的思想不值得接受,未经辩论的政策不应该推行,是现代社会在观念和实践方面的通行原则。
现代社会,各种广告、传言、心灵鸡汤泛滥,我们每天都在遭受各式各样的资讯洗脑,而辩论就是现代人必修的“心智防身术”。
或许,它会让人感到有点刺激、有点不适,甚至有点杀伐之气,但却是我们无从回避,也必须培养的一种能力。更进一步说,辩论的目的不只是消极地“防身”,更重要的是,它能积极地提升决策的效率与品质。辩论,是一套讨论问题的方法论。懂辩论的人一起讨论问题,反而不容易陷入无谓的纠缠,能够显著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