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补100个功能,不如先脑补100个用户场景
场景与需求这个已经脑补了几百遍了,可以还是落入传统的思维之中,我把自己想象成用户,把自己的功能想象成用户需要的功能。
这次再总结梳理一遍,将场景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用户、场景、需求,是一个产品的三大核心------这三个核心得出产品解决方案
某类用户,在某些场景下,有某些需求。
我们最容易犯错的地方就是找到需求,却没有找到用户和场景(像我这样的菜鸟)
把用户,需求,场景割裂,这样容易陷入到无限产品解决方案的脑补中
我加一个这个,再加一个这个,我还想来一个这个~~
能切中用户,但是切中什么样的用户,我们的功能满足用户什么下的使用场景,是怎么满足他们的…..
用户是可以分类的,往上划分到男人女人,往下可以划分到几十亿个不同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有鲜明的特征,特点,喜好,需求。我们要做的就是从这群人中找出我们的目标用户(各种维度,条件),将他们划分出来。(基本用户信息)
有了用户,我们就可以思考这些用户在某些场景下的需求(注意跟使用场景区分),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场景之下:
角色:我(年龄、职业、学历…..)
时间:下午
地点:办公室工作
在做啥:我现在打字
有什么问题:我在OneNote打字,有很多资料我在整理,但是这么多资料一个一个找很麻烦,时间一长,我也不知道自己保存了什么资料。
我的需求:快速找到资料,知道自己保存了什么资料
目前我的解决方案:1、一个一个找,凭印象,模糊搜索;2、把所有的资料都整理一遍,通过某种方式打上标签;3、创建新资料时就做到第二步;4….
提供解决方案:提供标签选择功能,每篇文章按照出现的词(关键词)数量给出关键词推荐,用户通过关键词筛选可以快速查找资料
这是我这个用户的这个情况下出现的需求,问题现在又返回到我这个用户中,我们设想的产品使用用户里面,我这个用户人数多吗?我的价值高吗?….
每个功能/模块都对应着一系列的场景,每一个功能/模块都覆盖某部分的用户
所以覆盖越多用户的场景,价值也是越大(但到底多大还是要看其他综合评估,不然一个5W用户的新闻类APP跟一个5W用户的外卖类APP,同样的一个推荐内容场景,当然订餐APP的价值更大)
我现在的还是一些小型的场景,那些完整的场景还需考虑时间(早中晚节假日….)与空间(家里办公室外卖地铁….)
最后摘用纯银的一句话:
很多对做产品感兴趣。如果你不仅仅从“我喜欢,我不喜欢”去看待产品,而是预测他们的目标受众是什么样子,对应场景又是什么,脑补目标用户的感受如何,那么你的产品感就上了一层台阶了。
将用户与场景结合,发现用户的真实需求。
对于场景,我现在思考的还比较简单,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