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水平的勤奋
最近准备搬家,在整理过去10年以来购买的书籍,看着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各个学科的书,我随手拿起一本书竟然记不起这本书里写些什么,能为我提供些什么帮助,我有些恐慌,我甚至都忘了当初为什么要购买这些书。虽然从2016年加入樊登读书会,把原来看书的方式变为听书的模式,看的书更多了(实际上是听得书多了),加上我基本上是利用每天跑步的时间听书,这三年听得书加起来至少有300多本了,可是付出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好像只是自己觉得很努力,真正的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提升,好像并不多。
为什么我会陷入低水平的勤奋中呢?
从上学时候开始,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似乎就是: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遇到有启发的句子就划线或者摘抄下来。
看着本子上那些名言警句,让我深刻的理解了一句话:明白了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打开樊登读书会APP,我看着过去听过的300多本书,我突然醒悟到我好像一直都在被动的听书,没有思考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什么帮助,能解决我什么问题。
原始的读书方法和被动的听书,就是处在低水平的勤奋。
2.传统的读书方法
可怕的是,我一直没有意识到这种读书方法是低效落后的。我以为我记不住,是我记忆力不行,对自己没有帮助,是自己悟性太低。
问了许多朋友,他们大多数都是这样,他们还说,忘了很正常啊,可能已经内化成你的能力了。
天啊!记不住书中的每个字不要紧,可是我连书中的内容都记不得啊,讲的道理都忘了,还能内化成能力吗?
可是,为什么我们传统的读书方法是低效无用的呢?
阅读+划线/摘抄,是把一本书拆分成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
听完一本书,也仅仅是记住书中的一些道理和知识点。
时间久了,这几百个道理和知识点慢慢被遗忘是很正常的。
3.读书方法的升级
直到我上周听了被誉为“得到”最会读书的人成甲老师在混沌大学郑州开学典礼的演讲,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书是这么读的,读书也是有方法的。
第一个方法----不读书法
要想读好书,就得不读书。就是一旦在读书时看到对你有启发的内容,立刻停止读书。为什么要这样呢?其实从阅读的目的而言,我们读书是为了改变,要把读到受启发的内容应用到生活和工作当中去。
所以,如果你很忙,每天只能抽出半个小时时间读书,应该这么做:
(1)拿出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看目录或者快速浏览,翻到感兴趣或者觉得有用的地方停下来
(2)快速阅读,一旦读到自己觉得,这个太有趣/有用/太好了,就停下来,合上书。
现在就不读书了。
不读书了,剩下时间干什么呢?
接下来进入思考提问环节。
(1)为什么刚才这个点让我有启发?
(2)我能够把这个启发点应用到3个不同的事情上吗?
(3)我能用这个启发点赚钱吗?
(4)这个启发点有没有其他类似的知识?
(5)…………
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读书获得的启发点,都可以在不读书的时间用上面的问题内化。
第二个方法----查字典读书法
顾名思义,我们会在什么情况下查字典呢?当然是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了,那么读书可不可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去找相关的书去解决问题呢?
当我们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和提供解决方法的文章和书籍,去思考和参考---
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
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
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呢?
当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之后--
可能我并没有读完一本书,但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比读完十本书的人都要深入。
这种状态,呈现出来的便是举一反三的能力。
在别人的眼里,你更容易用跨界的知识解决问题。
因此,读书不在于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通过读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并有能力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当中。
生命有限,不要让你的人生停留在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