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ucky
01
独处一词百科解释为“一种独居出世的态度,是一种身心的自我调整。更是一种独立人格的体现。”可见,孤独并非是孤僻或痛苦,独处除了能够让我们的内心保持充实和平静,还能真正找寻到自己的价值。
当我的时间越来越少,越来越忙的时候,我越来越珍惜独处的时间。
也许是因为渴望拥有自己的空间,一份自由,但我更加想成为自己,成就我所渴望的一切。
02
我有一个朋友,特别害怕一个人出去吃饭、一个人逛街,包括一个人去看电影时,也会选择很偏僻的位置,只要是一个人就会感觉局促不安、浑身不自在、感觉自己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如果说孤独分为10级的话,她只能做到第一级“一个人去逛超市。”
以前我也是这样,害怕独处,总想找人,事,物为伴,一旦独处,就开始心慌不舒服,神游浑身不自在。
一个人走在路上会加快步伐,生怕别人给我贴上“不合群”的标签,吃饭时,宁愿选择不吃也不愿一个人,害怕周围人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更别说一个人去逛街,看电影。如果遇到成群结伴的朋友,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不幸被对方看到,实属无奈,才会过去打招呼,露出僵硬的笑容。
想要有人陪是一种出生便扎根在一个人骨子里的渴望和欲求,为了避免独处,我们常常将自己置身与人生不上熟的人群中,为了某些目的进行浅层的交流,为了贴切别人的繁华喧闹,自己也形在意不在,形合意不合。
人在社会上生活,需要有交往的能力,这是必须的。
但社交是充满选择性的,在成年人的世界,“虽然你对我好可是我还要考虑下我们三观合不合、你的地位是不是同一个档次、你的相貌是不是能够入我法眼,你的存在会不会对我有利益....”
所以不要过于耽于社群而而忘了精进自身,有些事情必须得是自己一个人做才能取悦自己。
03
刘若英的第一本书《一个人的KTV》里面讲述了她一个人独处时做的事情,一个人旅行,看电影,唱KTV。她所有的朋友不可置信、同情,甚至怪异的目光,总觉得一个人去做这些事情,大多数是找不到人陪,是一种勉强。但她说的是她更加喜欢一个人去感受并完成这些事。
陈绮贞也是个很享受独处的人,她一天上网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不用facebook,微博。对陈绮贞来说,长时间的独处某个程度上是为了创作,每天花一段时间,规律性的“做功课”,写什么都好,也能够固定产出。她在书里曾写道“能够一个人生活得很好之后,你才知道该怎么跟别人生活在一起。”
在很大程度上,看一个人的独处方式,就能窥见他的个性与趣味。而趣味的高低,往往会折射出成就的大小。
一个人只能与自己达致最完美的和谐,而不是与朋友和配偶,因为每个人在相处中脾气,爱好本来就是不一致的,独处是一件幸福并值得幸福的事情。
如果内心贫瘠,换一万个地方生活都雷同。
04
真正的独处,会给人积极的体验,是享受一个人的状态,是一种主动选择的孤独。我们可以在自己的空间里“修炼”自己,你可以一个人静静的发呆,也可以一个人做很多想做的事情。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相比交往这种话能力,独处能比交往更根本。
1.在独处时可以选择多看书,一个人读书读久了,一诗一句就像一日三餐一样早就和身体相融,腹有诗书气自华,岁月从不败美人。
2.身上的每一寸赘肉都是你在向身体妥协的标志。人生那么短,不要在最美好的时光里,做一个显眼又占地的胖子,努力健身的你,一定会收获越来越多的好运气。
3.养几盆好花,你会感到生命的可贵满心的幸福。
4.培养自己爱好,如弹吉他,刺绣、剪纸、跳舞等等都可以,只要你自己喜欢。
5.一个舒适的环境才能给人一个好的心情,把房间整理得干净、舒适、自在、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6.换上舒适的睡衣,懒散地躺在沙发上,听听自己喜欢的歌单,看看早早下好的电视剧。
05
叔本华说:“一个人只有在自己独处的时候,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如果他不喜欢孤独,那他也不会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他独自一人的时候,他才是真正自由的。”
一个不能和自己好好相处的人,往往会活得更焦虑。
当我们在自己与外部世界之间画了一条明确的分界线,实现独处并享受一个人的孤独时,我们反而觉得,生活变得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