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一直特别喜欢周星驰的喜剧片,但是他的搞笑背后的那份苦涩悲凉一直没有看清楚。
前几年,追了很多季《喜剧总动员》,喜欢贾玲。后来爸爸病了之后,我也曾经希望爸爸能通过看小品来放松,可惜他看不进去。
看着贾玲的那出回忆自己妈妈的《你好,李焕英》的小品,笑着笑着就哭了。
《欢乐喜剧人》有一句口号,搞笑我们是认真的。
这近乎是一句悖论,看《喜剧人》的时候,特别能感受到,有时候太认真就不搞笑了,只是感觉到用力过猛。那个恰到好处的搞笑,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对于职业喜剧人,如果不认真,更没有搞笑的机会。
最近,我不经意间,竟然发现自己做了多年连想都没敢想的事情,就是搞笑。而且真的是很认真的。
我们头马俱乐部的秋季幽默演讲赛,我本来没有报名,觉得真的没有时间准备稿子,更不要说幽默演讲了,这是我最不擅长的。好多小伙伴都告诉我,我特别容易严肃(poker face),这其中的奥秘就是,我的逻辑思维CPU和表情CPU是合用的(多数人的逻辑思维CPU和表情CPU是在两个半脑里分设的),所以我一认真思考,表情就消失了。这个,应该是产品设计上的bug,按理应该回炉重来的。
话说,我们自己俱乐部赛前那一周的周五中午,我和另外一个伙伴去了对面大厦去观摩了另外一个俱乐部的竞赛。当时有一个印度小伙子参赛做了一个演讲,主题就是没有主题(what I am going to say in this speech),他讲了他如何没有打算参加比赛,然后一个俱乐部伙伴如何鼓励了他,然后他就如何来参赛了,over。但是他夹杂了一些想象,幻觉和意识流的表演,让开始的部分还真的有那么点幽默。
然后晚上回家,我就受刺激了,这样的无主题变奏也可以,那我也可以,于是半夜我给组织写了一封信,“我要参赛”。这时离比赛还有5天。
参赛啊,但是讲什么呢。其实王老师说的“自黑”一直萦绕在我心里,多年前的的德国游的各种不顺利也一直想找个机会写成演讲的topic。就是这两个心念,使我开始动笔。但是怎么把自黑和这个自由行经历结合在一起,一点没有主意。
再烂也得开始,王老师(俱乐部前主席,俱乐部现大咖)的名言是,没有开始就没有完美,没有完美就让完美见鬼去吧。
于是第一版,我写了两段,第一段,“葵花宝典”的梗(我知道这个其实有点low,没办法,太喜欢了),第二段,痛苦的自由行的准备过程,哎呀,这怎么缝合啊?到底引出啥励志主题啊?
后来,从Rev A到Rev F,不断的加加减减,仔细琢磨每一句话可以加什么梗,才能保证整个过程不枯燥。怎样才能有段子感。比如“一入头马深似海,从此源哥变女人“,这样的句子就是为了语言的节奏感加进去的。
就这样,一句一句的挖掘和重新设计设计的过程里,理解了写小品剧本(当然我这个是单口相声了)是怎样一种自我折磨自我燃烧的过程,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平时没什么幽默感的人。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体验了一把认真才可以搞笑的经历。
动作设计与台词配合。幽默除了语言,必须得有动作配合。这部分基本上都是默背台词的时候,在大脑空间里设计出来的。比如,故意抬眼往上看,好像王老师飘在空中(像悟空看如来佛一样),比如”愁白了少年头”故意假装捋着长发飘飘。事后,伙伴们都表示太生动了,太突破了。这个我也有点意外,好像做出来也没有什么困难呢,怎么王老师说的公众演讲必须“不要脸”做起来这么容易呢。
演讲词参见”我没准备好”。严肃点,这个真的是这篇幽默演讲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