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做一个小实验。
以下两张图片是同一篇雅思阅读(我随便找的,小实验其实跟英语无关,别走啊啊)的不同排版方式。也就是说,图A和图B内容完全相同(限于图片长度这里并未显示同样篇幅),区别仅在于不同的排版方式。
那么接下来请你依自己直觉来猜一下——如果限定7分钟让你读图A的文章,同样7分钟内让你女朋友/男朋友(没有的话就自己隔一周回来再继续实验…)读图B的文章;时间到后我会给两位发相同的阅读理解题。那么,你认为谁的正确率会更高呢?是看图A的你,还是看图B的女朋友/男朋友(或一周后的你)呢?
美国一位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就做过和上面同样的实验——当然肯定不是这篇雅思阅读了,至少也得换成SAT吧…… 他的实验结果我会在文末揭晓。如果你继续读完下面的内容,那么肯定能猜中最后的实验结果的。
到底是排版优美、用户体验上乘的文字,还是排版局促、根本没考虑读者体验的文字能让人更高效地理解文字本身呢?这个看似答案浅显的问题其实涉及了一个由卡尼曼发展的重要心理学理论,即人的两种思考框架(two modes of thought):系统1和系统2。
简单来说,系统1(System 1)可以看作是“直觉系统”,系统2(System 2)则是“理性系统”,是在人脑中并存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打个比方,当你看到“2 x 2”就立即知道答案是“4”时,是系统1在你脑中自动运行;而当你看到“137 x 274”这道题,需要借助纸笔进行运算时,就是系统2在执行任务。换言之,我们通过系统1思考、处理问题是自然而然、毫不费劲、依赖直觉的;而利用系统2分析问题则是很费劲、慢吞吞、要花更多能量的。因此大脑出于节约能量的本能,总是会先依赖系统1处理、应付问题,实在没办法了才会不情不愿地掏出系统2来。
尽管我们的大脑并不情愿,但作为变态地追求高效的现代智人,我们在做的大部分有效工作,都要靠系统2支援才能进行。这样看来,学校便是每个人开始(被迫)有目的地锻炼系统2思维方式的第一站:一字一句痛苦地抠作文时(系统2)才更觉轻松翻漫画书(系统1)的诱惑;数学考试只剩10分钟却还在倒数第三题区艰难行进时(系统2)会绝望地嫉妒在家中温暖的沙发里看电视(系统1)的愉悦。等逃出学校毕业工作后,我们却发现生活工作中竟处处都得搬出系统2进行思考才有可能处理好自己的成年人生。
往大了不说,就举个熟悉的例子吧。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处理大量信息,但那信息的“量”和“质”并没有必然联系。微博上每天都要增加上万条新信息,却并没有人会去关心每一条新增的信息是什么——因为微博上一条信息的平均价值一定低于零(垃圾信息的价值为负,因为阅读它会至少花费时间和注意力);而工作上重要的文件或一本非虚构类书中包含的信息,往往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有价值的内容。然而,由于被动地从微博那儿不停地接收新段子和表情包只用直觉系统1来应付就足够了,所以刷微博格外轻松动作自然;而好好看一本经济学书,则需要理性系统2从头到尾的大力支援,因此永远比刷微博费劲很多。
相信你也有过这种体验:当我们看一本充满陌生概念的书时,总是在用所谓“意志力”来努力挽回马上就要涣散的眼神——因为系统2实在是很懒惰,看书永远也不会像刷微博那样姿势自然目光炯炯。很多人也习惯了“要用思维的力量来控制自己动作”这个想法,那么,你是否想过,我们的动作有可能反过来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吗?
这就好比方,你习惯了在开心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做出“笑”的表情;但在难过的时候,你会想到通过强行做出“微笑”的口型而让自己心情好转吗?这场景想象起来就有点令人毛骨悚然。但是从不缺脑洞的心理学家们还真的做过这个实验!
曾有这么个心理学实验,研究员让第一组参加者咬着一支横过来的铅笔(强行“微笑”),让另一组参加者拿着一支笔尖朝前的铅笔,并试图用嘴含住这支笔(即使嘴唇呈搓圆状,这个动作容易同时引发皱眉)。两组参与者都同时看一样的漫画书。结果显示,被强行微笑的参与者真的会产生漫画变得更好笑了的感觉,而皱眉的第二组参与者则认为漫画变得没那么有趣了。
自从心理学家发现我们的动作会反过来塑造我们的感觉甚至思维后,大量这方面的研究就层出不穷。比如网上有一个观看量高达三千七百多万的TED演讲(链接请戳文末原文链接),讲述的就是表达自信的肢体语言(Power Posing)可以通过改变激素水平而让人变得更自信勇敢,从而大大提高人在面试、考试等中表现的发现。
那么,让我们把注意力重新放到这篇文章的主题上:是否存在简单的肢体动作可以像强行微笑一样,反向塑造人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系统2的利用率,使人的工作学习更高效呢?答案:当然有。
如果你留意一下的话,会发现当自己在绞尽脑汁思考问题时,往往是皱着眉头的。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竟是不可思议地简单:只要主动皱眉就可以帮大脑回到系统2的思维框架里。现在马上你就可以试试,如果看到这里觉得这个作者写文章真是艰涩难懂,那就可以主动皱着眉回看上面几段——你大概会觉得自己那不安分的小眼神变得没那么容易焕散掉啦。
自从了解到这个心理学理论后,我至少对一件事恍然大悟了:上学时心情不好的时候考试发挥会更好,心情愉悦时考试反而特别容易犯所谓“粗心”的错——原来是因为开心时人被直觉系统1主导着,便不会刻意去运用自己的理性思考能力,而考试显然不是一件只靠直觉就可以拿到好分数的事。
回到文章开篇时的小实验,你现在能明白,为什么像图B这样让人不爽的排版反而会提高人对文字内容的理解记忆力的原理了吧?
——正是由于要更费力去看文字,所以不得不调动又理性又有分析能力的系统2出马,从而反而能记住更多的内容。
不过,我还在思考有没有什么可以代替皱眉的动作,为了多看几页书就早早长皱纹,这牺牲有点大……
Reference
本文所有理论均来自 Daniel Kahneman 的书Thinking, fast and slow (《思考,快与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