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第一小节:
秦山原因撒尿而半路下车,发现了扎下,决定去扎下。
第二节
细节分析
⒈ 第一节已经写了要去扎下,为什么第二节第一句还要再写?
前面只说车停了下来,并没有交代文化人的目的地,所以有必要补充前面的铺垫信息。
⒉ 为什么写甩着鞋上的泥这个细节?
前文说了下着朦朦雨。
⒊ 为什么蹲下来在泥地上用手指写“扎下”两个字?
写“扎下”二字是在在泥土上写,所以用了“蹲下来”。
泥土如果是硬的不好写,下过雨,被雨水泡过,泥土较软,才有痕迹存在,也比较好写。
4. 为什么全文提到了扎下,而没有直接写?
当时是司机在催促,没有心境。而这时候,下了车,没有司机催促,没有了后顾之忧,用轻松的心态进入到这个世界中,进入扎下这个村子里面去。
5. 去扎下,为什么要写界碑?
“扎下”是一个世界,一个十五年前的世界,曾经的荣誉,曾经的世界。而今是在省城的世界,如果有个节界的话,通过界碑进入到另一个世界去。所以界碑像个按钮,秦山原通过界碑,进入了一个不一样的奇特世界。这就产生了变化,写小说要注意有变化,开头到结尾人物都没有成长,性格都没有变化,这就不是个前进的故事,不是成长的故事,所以写小说要考量情节的变化。
“和界碑上的字已经不像了”,今非昔比,就是一种变化,有一种暗示:扎下已经不是十五年前秦山原可以作威作福的扎下了,贸然来此,可能遭受不一样的待遇。
6. “掰着手指头算,十五年了”,这就是画面的呈现,很有画面感。
7.“把头发一根根熬白”,用白发写时间,就很形象、鲜活,有分量感。
8. “秦山原掏出一根烟,打火机怎么也找不到……”,写法上是一种迟滞、阻碍,让人物不顺畅。作者通过迟滞的写法,用一系列(上厕所、甩泥、字不像、找不到打火机等)的描写,暗示了这段旅程的不顺利的主题。
9. “先看到一只鸡,沉重地穿过空街面,羽毛被雨打湿。”为什么先看到是鸡,为什么要写鸡?
这是个落汤鸡的形象,给人一种倒霉的暗示。
10. “一个挺着肚子的小孩,他看见了秦山原的花伞,接着才看到伞下的人。”
对于一个外来者,花伞在村子里面较为显眼,小孩子看到的是鲜活的事物,这里的描写比较准确。所以写小说首先要准确,然后是要简洁,要顺畅,要完整。
一个文化人,一个教授,撑着花伞,暗示了秦山原潜意识里的闷骚性格。前面没写花伞,是因为在他那个世界,花伞是常见的事物,在落后的村子里就显得另类。
小孩挺着肚子,也符合当时农村小孩的特点。
作者为什么没有写小孩子的外貌?
说明没有必要写的就不要写,要写就写突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