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落的童年
今天继续上《竹节人》,讲到第二课时。整个第三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更多的是教会孩子们阅读时的方法。这篇课文的导读和课后的泡泡概括来说就是让孩子们学会“先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任务对应的自然段时重点读”的策略。
文章的第三个任务很有意思,要求孩子们讲一个关于老师的故事。这其实就是让孩子在文章中找到对应的段落,总结出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了记叙文的六要素以后,复述故事就变得简单起来了。
这个故事的结局很有意思:被老师没收了竹节人的“我”和同桌,试图去办公室窗外捡回被扯散的竹节人,意外地偷看到老师趴在桌上忘情地玩竹节人的场景,顿时,两个小孩儿的沮丧和愤怒烟消云散,相视一笑,两手空空地回去了。这个结局对于有些解码能力比较弱的孩子来说可能有点难以理解,我就在班里提问:“为什么他们看到老师在玩竹节人以后,会觉得心满意足?”
没想到,反应最快的不是最常举手的那几位,反而是很少互动的家和。家和来不及举手,坐在原地吼道:“他们虽然被没收了竹节人,但是帮助老师寻找到了失落的童年!”
寻找失落的童年,这个说法真有诗意。刚刚场面有点乱,大家都在自顾自答题,我请家和在同学们安静下来以后再复述一遍,他捂着脸,再也不好意思出声了。嘿,这孩子!
“谢师礼”
昨天给孩子们做了第二单元测试,目的是为了让他们从小长假中收收心,尽快投入到学习中来。
基于这个目的,改卷子的速度当然不能慢。我把所有事务都放一遍,用了一夜和一个上午的时间,成功完成。中午小饭桌的时候,就开始讲评。这次的测试中,孩子们展现出的还是老样子——后面阅读理解几乎全对,前面的字词句和古诗默写等基本功错误率很高。这次的题目比上次的难,所以我比对了得分,凡是保持原分数或比上一次高的同学,一律加了“成绩进步”的积分。
其中,铭凯和静悦的基本功部分进步明显。铭凯成功从“不及格”跨到了“及格”,静悦的前半张基本功部分正确率比原先高了一倍有余。这其中,一定离不开师父们每天对于字词的督促和批阅。课间,我请两位师父带着分层作业来我面前检查,果然,两位师父都兢兢业业地跟在他们后面每日批改,静悦也养成了课间主动完成分层作业的好习惯。
徒弟进步了,师父当然要受到奖励。在给铭凯和静悦加分的同时,我给铭凯的师父羽轩和静悦的师父恒驰加了“谢师礼”。
今天又形成了三组师徒。小城和绍阳,子强和郭豪,馨怡和婧涵。子强正好带着分层作业,郭豪立刻接过去,坐回座位批改了起来。馨怡的分层作业落在小饭桌,婧涵没法当天就上岗,但也凑到郭豪身边去一起看子强的作业,大概是在提前“备课”吧!